【民运会观察】
金羊讯 记者梁栩豪报道:在日前进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毽球项目比赛中,广东队成功卫冕,双双夺得男、女三人毽球赛2个一等奖。此外,广东女队还获得了双人毽球赛一等奖,男队则获得三等奖。
获得如此成绩可不容易,随着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各代表队们早已不敢“打包票”,仅凭着自身的民族起源优势就可夺下“头盔”。以毽球为例,毽球是广东队的优势项目,但是每一场比赛与对手的比分都咬得很紧,比拼异常激烈。
记者观察发现,在与内蒙古队的决赛当中,双方前两局的比分均出现了多次反超。终于在决胜的第三局,广东队以23:21的微弱差距领先内蒙古队,成功卫冕。
图:官方通讯社
诚然,各代表队中“后起之秀”的崛起,的确会给传统强队带来不小的挑战,但从另一方面看,这正意味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拥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比分的胶着、决胜的艰难,恰好体现了“群众体育”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推广。
此次全国民运会,广东队毽球项目继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毽球目前仍面临着人才培养“断层”的问题。就广东队来说,据了解,目前部分队员年龄已偏大,该如何进一步向更多人推广这项运动,是让这项运动得以传承的关键。
毕竟,毽球早已经走向了世界——第一届世界毽球锦标赛早在2000年就于匈牙利乌义东海斯市举行。近年来,中国毽球代表队也曾多次参加世界毽球锦标赛。肩负着世界级的比赛任务,中国毽球的人才培养则显得尤加重要。
广东毽球队主教练张铁林已经是第八次参加全国民运会。拥有多年的领队执教经验的他,阐释了毽球运动推广的必要性和可靠性。他认为,在面向学校推广时,主要以课外学习小组的形式,还达不到大面积推广规模。“如果要把这项运动传承下去,要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成体系地发展,这样有利于产生高水平的运动员。”张铁林表示。
同时,如单从常人锻炼身体的运动需求而言,张铁林认为,毽球项目同样值得向学校推广。“毽球这个民族体育项目非常适合青少年,因为它对身体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有益于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等方面。”
而从家长的安全需求出发,毽球也非常适合孩子。毽球曾被形容为“羽毛球场地、排球规则、足球动作”,双方隔网而战,对抗性较弱,但趣味性很高,十分考验团队合作能力,一样能起到锻炼、运动的目的。
广东早已开始着手毽球推广工作。据了解,广东毽球队已经有意识地在全社会范围内,将退役运动员、高水平爱好者等人群集中起来并进行培训,然后进校园对青少年们做普及教育工作。
图:官方通讯社
如今,全国民运会已举办到第十一届,各类民族运动项目已遍地开花,比赛的观赏性和强度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以广东队毽球卫冕发散说去,拿下奖项诚然是比赛的最高目标,但更让人感到惊喜的,必然是全国各族人民都能真正参与到其中,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以此为契机,让体育运动以一种更亲民的方式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并成为一生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