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锐评】“逆向归化”,造就“非洲黑马”摩洛哥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徐扬扬 发表时间:2022-12-11 11:11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徐扬扬  2022-12-11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扬扬

“这是一支拥有非洲球员的身体素质、欧洲球员的战术素养的纪律部队。”12月11日,在摩洛哥以1比0击败葡萄牙赢得卡塔尔世界杯1/4决赛、创造非洲球队首次闯入世界杯四强的历史之后,一位曾为女足球员的同行在朋友圈这样吐槽。

此话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摩洛哥能成为本届世界杯最大“黑马”的关键。这样一支劲旅是如何打造来出的呢?答案是内外合力“逆向归化”。  

齐耶赫

非常另类的“逆向归化”

翻看摩洛哥在对阵葡萄牙时的11人首发名单,就会发现除了左后卫阿拉在国内的卡萨布兰卡维尔德俱乐部踢球之外,其余人都在海外效力,其中法甲3人、西甲3人,意甲、英超、比甲和土超各1人,也就是有8人在欧洲五大联赛打拼,其中7人是双重国籍。这是一支海外兵团,以归化球员为主。

有趣的是,摩洛哥全队26名球员竟然有16人在海外出生。更让人吃惊的是,这并非始于今日,四年前的俄罗斯世界杯,他们的23球员中竟然有17人在海外出生,占比高达73%。

其实,在本届世界杯的831名参赛球员中,有多达137人非本国出生,归化球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摩洛哥不过是跟上潮流。可摩洛哥的归化是球员从欧洲回流,可说是“逆向归化”,这就非常另类。

摩洛哥阵中的名气最大的齐耶赫出生于荷兰,拥有摩洛哥和荷兰双重国籍,在英超豪门切尔西踢球,但他选择代表摩洛哥出战。当齐耶赫做出这样的选择时,荷兰的助理教练巴斯滕称其为“小傻子”。可如今“橙色军团”已经打道回府,齐耶赫还将随摩洛哥争夺决赛席位。

与齐耶赫情况相同的还有主力后卫马兹拉维,本届世界杯已经4次首发;虽然对葡萄牙一战未能登场,但仍有机会上阵。

恩内斯里

摩洛哥的种子欧洲的苗

这是摩洛哥种子在欧洲长出的苗,当然具备非洲球员的身体素质和欧洲球员的战术素养,集这两项长处于一身。

看看摩洛哥众将的身材,全队最矮的阿拉身高1.76米,最高的中锋恩内斯里和门将布努都是1.92米;1/4决赛的首发阵容平均身高近1.85米。这样的身材可与任何一支欧洲劲旅比肩,加上非洲球员天赋的肌肉类型和长跟腱,使得他们精壮彪悍奔跑能力极强,与葡萄牙人拼身体对抗只强不弱,比技术也不遑多让,毕竟他们也是在欧洲足坛的强对抗中成长起来的。

对葡萄牙一役,摩洛哥首发阵容的总身价只有1.44亿欧元,远低于对方的4.62亿欧元;但阵中也有大牌,如身价6000万欧元(全队最高)的阿什拉夫在法甲霸主巴黎圣日耳曼踢球;马兹拉维效力于拜仁慕尼黑,阿格尔德则是英超西汉姆球员。

况且高身价与强实力不完全划等号,摩洛哥的右前卫奥纳希效力于目前在法甲垫底的昂热,身价只有350万欧元。在摩洛哥淘汰西班牙之后,对方主教练恩里克惊叹:“摩洛哥的8号,很抱歉,我叫不出他的名字,踢得太好了!”世界杯后,奥纳希的身价恐怕会暴涨。

布努

“让天才回家”计划

摩洛哥的“逆向归化”并非凭空产生,是全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由于历史原因,摩洛哥人曾大量移民欧洲,其中以法国、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较多,并在那里开枝散叶,其中就涌现出不少足人才。而这种现象在摩洛哥的邻国阿尔及利亚也存在,他们就从法国召回部分海外球员,并在2014年闯入世界杯淘汰赛。

受此启发,摩洛哥推出了“让天才回家”计划,由此踏上了成功之路。大量说英语、法语、荷兰语的摩洛哥后裔归来为国效力,虽然部分人甚至无法用语言沟通,但讲荷兰语的主力后腰阿姆拉巴特说:“我们都是摩洛哥人,长得也都很像,说什么语言并不重要。”

摩洛哥还开始建立本土的青训体系,按照足协主席福齐·勒克贾提出的“三角理论”(足球硬件设施、人才和合格工作人员)来寻求发展。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还花费7000万美元建立了一所足球学院。这里已经培养出了不少好苗子,阿格尔德、阿拉都是足球学院的青训成果。这也摩洛哥在本届世界杯上本土球员多于上届的原因。

摩洛哥足球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足联的称赞,被誉为“足球人才的温床”。摩洛哥已先后5次申办世界杯(1994年、1998年、2006年、2010年和2026年),穆罕默德六世已经下令继续申办2030年世界杯。(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新华社
责编 | 钟闻一

编辑:钟闻一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