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五羊杯”|陈积成:从城东到城西,寒风中骑车穿城去看“五羊杯”
文/图 陈积成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读初中。
那时候没什么娱乐活动,被称为村中棋王的做裁缝的叔叔经不住我反复纠缠求教下象棋,写了一副口诀给我:马行日,象行田,车走直线炮翻山;双士勤王护九宫,兵卒过河当车使,一息尚存永向前。
寥寥数语,朗朗上口,且包含32个棋子及其走法。叔叔在手把手讲解后,以一句“师傅领入门,修行靠自己”结束,我便算“满师下山,闯荡江湖”了。
有一天,叔叔送了一副象棋和一本厚厚的旧《弈林新编》给我,指着作者正色对我说:“孺子可教,可惜叔叔是假棋王,教不到你什么。这个杨官璘是自学成才的真棋王,是我们东莞人的骄傲。现将这本棋书送给你,好好向大师取经,如果有朝一日能赢他,比考上大学还光宗耀祖哩。”我懵懵懂懂,却记住了这个大名。
随后仔细翻阅,认识何为空头炮、士角炮、卧槽马、连环马、钓鱼马、当头车、巡河车、同线车;了解急先锋、下马威、仙人指路等开阵局;明白双鬼拍门、围魏救赵、弃车保帅等形象表述;为七星聚会、千里独行、火烧连营等残局拍案。我大开眼界,将其视为珍宝,棋艺也悄然长进。
考出外镇住校念高中后,晚饭后自修前,同学们围在一起下盘棋,成为枯燥学习生活的莫大乐趣和最好调剂。那时候《羊城晚报》关于杨官璘、“五羊杯”的报道,令我深深着迷,进而萌发去现场观看偶像下棋的梦想。
带着梦想的加持,我随后如愿考上暨大,负笈羊城,满以为观看“五羊杯”的愿望指日可待。然而,因为学校在城东,举办地点在城西,岁末年初的举办时间,学期考试繁忙等种种原因,我一再望而兴叹。转眼到大三,我知道再不行动的话,很可能与“五羊杯”失之交臂,成为终身遗憾。当时的日记记载得非常清楚:
1989年1月19日,星期四,天气寒冷。先骑单车去小港路阿姨家,吃完饭马上跨过海珠桥赶到久违的文化公园。中心台上南粤名将吕钦与如日中天的胡荣华正进行巅峰对决,台下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我欣喜不已,汇入其中,全神贯注。
具体招式难于尽述,总之,棋迷们时而沉静私语,时而击掌喝彩,如痴如醉,不知今夕何夕。很快便到了晚上十点多钟,阵局犬牙交错,一时难分胜负。想到功课缠身,回校路途遥远,不得不依依不舍地悄然而退。我刻意沿珠江边回校,迎着料峭寒风,反刍精彩对局。预感今宵一别“五羊杯”,将后会无期,不禁慨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想到咫尺之遥看一局棋都那么不容易,也许意味人生将会充满无奈和遗憾。
后来才知道,那盘棋足足下了十多个小时,吕钦获胜并首度捧起“五羊杯”,开启自己的时代,他不负一代宗师杨官璘鼎力举荐扶掖,谱写了一段棋坛佳话。
数十年弹指一挥间。虽然经过风雨,拥过繁华,但棋逢对手,“棋”乐融融,却成为心中的奢望,棋艺自然也难言长进。然而,对这个少年时代的“哥们”,初心不变,与日俱增。为拥有这一既廉价又无价的精神食粮而庆幸,自勉要好好珍惜,加以传承。
象棋这一千年国粹,也会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从“五羊杯”开始的一炮而红,后来偃旗息鼓,以及我这个普通棋迷,虽数十年与之各历风尘,聚少离多,仍然痴心不改,藕断丝连。证明即使时移世易,象棋仍然拥有历久弥坚、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此外,“观棋不言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等可信手拈来的诸多哲言智语,无不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后人如何薪火相传,将之发扬光大,既责无旁贷,也任重道远。
近期,喜闻《羊城晚报》凭高度社会责任感,顺势而为,挺身而出,携手热心单位,重摆擂台,复办“五羊杯”并征文,续写“中国象棋第一赛”的传奇,令人击节叫好。赛事必定能重演盛况,辉耀羊城!时隔多年,我期待重回故地,缅怀峥嵘,再续前缘,见证新篇。且赋一首小诗抒不尽之怀:
河界三分阔,计谋万丈深。
纷纷争摆阵,攘攘叫将军。
誓要当王者,岂甘拜下臣。
棋枰千古事,谈笑学为人。
预祝“五羊杯”复办成功,重振辉煌!
■征文内容:
讲述您和您的家人、朋友与历届“五羊杯”选手、棋局、赛事的故事,聊聊您记忆中的“五羊杯”、您和中国象棋的缘分。期待您的畅所欲言,和那些往事里闪亮精彩的瞬间
■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2023年2月5日
■征文要求:
文体不限,字数以700字至2000字为宜,须为作者原创,欢迎配图
■征文投递:
wybjiyi@163.com
请以Word格式或通过邮件正文发送;
或邮寄至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中315号羊城创意产业园羊城晚报社信稿组(文娱体育部)收
来稿有机会入选刊载于《羊城晚报》和羊城派App,部分文章作者将获得由广东东湖棋院(西关棋院)提供的精美棋具。
责编 | 郝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