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晨
刚刚结束的第16轮中超联赛,连续出现不小的判罚争议。
在上海海港3比1击败武汉三镇的比赛中,主裁判马宁在上半场4分钟内向武汉三镇球员出示了3黄2红。上半场,卡隆在和王毅的对抗中倒地,经过VAR长达4分钟的确认,主裁判认定防守球员王毅对卡隆有拉拽动作,虽然奥斯卡主罚的点球被扑出,但这一判罚仍然引发了争议,尤其是在这次判罚几分钟前,在上海海港的禁区内也出现了类似的一幕,但主裁判却没有反应。
此外,任航在回防中疑似肘击对方球员,马宁向他出示第二张黄牌,却没有在第一时间两黄变一红将他罚下,也不知是忘记了出示红牌,还是忘记了任航此前已经身背一张黄牌。
在南通支云1比1战平大连人的“保级大战”中,南通支云球员罗马里奥在本方半场争球后传给桂宏,后者连续晃过对方守将破门,被助理裁判示意越位在先。主裁判麦麦提江在听取VAR的建议后,在2分钟后判罚此球越位。然而从远景画面中可以清晰看到,罗马里奥出球的瞬间,桂宏还在本方半场,根据规则,他并没有越位。
这只是本赛季中超裁判争议的一个缩影。在此前15轮联赛中,已经有不少主裁判因为出现错漏判罚而被足协内部处罚。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俱乐部的申诉权利在本赛季开始前被取消,中国足协对此的解释是,“俱乐部评议办法和国际足球有关裁判判罚工作的相关精神相悖。国际足联一直以来严禁参赛方就争议判罚提出抗议或申诉,即便出现明显的错判、漏判,赛事主办方虽会对当事责任裁判员作出内部处罚,但具体结果并不会公开,比分也不会因裁判员失误而更改”。
中国职业足球裁判屡屡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此前三年的职业赛事赛程并不规律,不但对球员状态有影响,对裁判的状态也有影响;另一方面,中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早使用VAR技术的联赛之一,但中国裁判对VAR技术的掌握程度却并不令人乐观,经常出现VAR介入后依然误判的情况,不但没有避免判罚争议,反而因为VAR的频繁介入而令比赛节奏变得支离破碎。此外,在同一场比赛中对双方球队出现“双重标准”的情况并不少见,裁判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难以定论,但“双重标准”极易引发球迷的不满,却是不争的事实。
本赛季,俱乐部没有了申诉机制,俱乐部的官员和球员还经常因为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而吃到来自足协的罚单。但是,取消申诉机制并不意味着足协就可以“掩耳盗铃”,反而需要他们作出更多举措来进行自查自纠和自我改进。对犯错的裁判员进行处罚,意义并不在于惩戒本人,也在于畅通沟通的渠道,纾解俱乐部和球迷的情绪,因此,不透明的内部处罚,在这方面就有力所不逮之处。
本赛季的英超和德甲的做法,或许值得参考。出现判罚争议之后,联赛官方会尽快面向公众,给出正确的判罚标准,对判罚的正误进行定性,如果确认是重大误判,裁判会收到公开的批评和处罚,而相关机构也会进行道歉。
例如,上赛季负责英超裁判事务的英超裁判公司就因为旗下裁判的错误判罚进行了十多次公开道歉。虽然公开道歉并不会改变比赛的结果,也无法弥补因为错判对俱乐部造成的损失,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合裁判和球迷、俱乐部之间的关系。从长远来看,更透明公开的“复盘”乃至处罚,会让管理机构更有动力提升管理水平,不但不会有损整个裁判界的威信,反而可以加强外界对于裁判机构不断改善的信心和预期,这其实和国际足联的宗旨并无二致。
值得一提的是,中超赛事管理部门已经向这个方向迈出了一步:在南通支云和大连人的比赛后,赛事裁判管理部门连夜进行了复盘,根据各方材料判定第二助理裁判判罚越位有误,并在13日向南通支云俱乐部致歉,并承诺进一步提高裁判判罚水平,避免重大错漏判发生。虽然这份歉意在形式上依然是“内部”的,但它至少反映出了联赛参与者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着良性沟通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联赛管理者迫切改进的意愿。
中国职业联赛恢复主客场,赛场热度和转播收视率不断攀升,一定会让裁判员和联赛管理者感到更多的压力。但这份压力是“幸福的压力”,足球从业者和管理者应该珍惜中国职业联赛的热度,要不断提升业务和管理能力,用公正和透明的方式不断改善联赛环境,重塑中国职业足球的品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龙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