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青会】青春盛会开幕在即,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吕航 发表时间:2023-11-04 09:17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吕航  2023-11-04

1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开幕式将在广西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本届学青会于11月5日至15日举行,主赛区设在南宁市,赛事遍及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设区市、8个县(市、区)和8所高校。

首届学青会是我国深化体教融合的有益探索,为青少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这场以青春为名义的体育盛会有诸多看点值得期待。与此同时,首届学青会也是一次对我国体教融合、体育新兴力量的集中展示。相比体育赛事本身,首届学青会产生深远影响更加值得关注。
办赛地点覆盖广,广西14个设区市全部参与

学青会由原全国学生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合并而成,作为全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青年运动会,是国家体教融合的重要举措。

本届学青会比赛共设39个大项、51个分项、805个小项(其中校园组370个、公开组435个),广西承办35个大项、45个分项、770个小项(校园组370个、公开组400个),其余4个大项、6个分项、35个小项在其他省份举办,此前部分比赛已率先进行。
本届学青会比赛安排在59个场馆,其中广西48个,分布在全区14个设区市、8个县、8所高校。11月5日正式开幕后,南宁赛区将承办半数左右的学青会赛事,包括在南宁三塘体育训练比赛基地进行的射击、轮滑、柔道、击剑决赛,南宁市体校五合校区进行的田径、水球、技巧决赛,以及广西体育中心进行的游泳、跳水、网球决赛等。
组委会介绍,这样的赛程安排主要考虑到调动各地积极性,带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同发展,是经过了细致摸底,考虑不同地区的体育基建和运动基础的统筹布局。例如足球决赛就放在了广西足球基础比较好的梧州、北海、贺州赛区,篮球决赛放在贵港和玉林等城市。
项目设置有考量,明星运动员发挥榜样作用
据介绍,学青会公开组比赛更多承袭了过去城市运动会、青年运动会的功能作用,侧重挖掘和培养人才;校园组则立足校园体育的普及,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方向,也是中国青少年竞赛体系不断完善升级的表现。

首届学青会在公开组与校园组的竞赛项目设置方面的确下了功夫。记者查阅本届学青会竞赛规程总则发现,校园组的比赛以省为参赛单位,分为大学组和中学组,竞赛项目为田径、游泳、足球、健美操等,是我国大中小学校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而公开组以城市为参赛单位,设置射击、射箭、自行车等37个大项,项目设置“参照2024年巴黎奥运会、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同时根据奥运会设项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校园组比赛群星荟萃,公开组比赛中的新星也同样闪耀。高水平运动员们现身,无疑对于提升这项赛事的关注度有着显著作用,将带动更多青少年、学生投身体育运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校园组的明星运动员中,最耀眼的当属不久前刚刚当选杭州亚运会MVP(最有价值运动员)的游泳运动员张雨霏和覃海洋,他们将分别代表东南大学和同济大学参赛。新科亚运会女子100米跨栏冠军林雨薇将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参赛,她的国家队队友,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吴艳妮也将参与角逐。
而在已经开赛的公开组比赛中,王浩宇、刘姝含、董志豪、高唯中、杨佩琪等中国泳坛新生代小将闪耀赛场,摘金夺银;在公开组乒乓球比赛中,参加了世乒赛的林诗栋、蒯曼及部分国家队新秀也挥拍上阵,大显身手;田径赛场上的新星也同样耀眼,在已经结束的公开组田径男子100米项目决赛中,广州短跑新星吴昊霖以10秒31的成绩打破全国少年纪录并夺得冠军,算上本次,这名17岁小将已经在一年内六次打破全国少年100米纪录。
点火仪式别出心裁,学青会开幕式亮点颇多
11月5日20时,学青会开幕式将在广西体育中心隆重举行。学青会开幕式现场观众共计约4万人,时长约70分钟,将分为暖场表演、体育仪式、文体展演三个部分进行。据开幕式总导演秦峥、宋飞介绍,本届学青会开幕式最精彩的环节当属文体展演部分,在表演呈现上,将以绿红蓝三个基色进行总体呈现。

据介绍,学青会开幕式的舞美以赛道的延伸、拓展和螺旋上升为形态,构筑充满想象的青春空间,体现学生青年一代在赛道上奋勇前行、奔赴未来。通过巧妙的视觉设计,让场景瞬间转换,呈现穿行山海、奔腾潮涌、竞技赛道的舞美空间。
而在开幕式当晚最重要的点火环节,导演组的设计同样别出心裁:火炬塔和点火仪式以“青春聚能”为创意核心,仪式及演出中见不到火炬塔,演员们要凭借着自己的精神、依托着自己的力量,现场完成火炬塔的构建。
截至11月3日晚,学青会开幕式已完成两次联排、两次全要素彩排和一次预演。11月5日晚,开幕式将体现“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以“青春、团结、友谊”为基调,以“逐梦新时代 青春更精彩”为主题,为全国民众呈上一场高水平、有特色的青春盛宴。

文 | 记者  吕航
图片 | 新华社
责编 | 苏荇
校对 | 潘丽玲

编辑:苏荇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