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广东运动员冯紫琪在巴黎奥运会女子摔跤50公斤级铜牌战中以6比4击败蒙古国选手奥托尼亚尔加尔,实现广东摔跤奥运新突破,当时她眼角受伤流淌的那一抹鲜血成为令无数网友动容的经典瞬间。尽管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但回忆起本届奥运会的征程,这名广东姑娘仍然感觉无比激动:“巴黎奥运会的摔跤项目在战神广场举行,当我站在战神广场比赛场的一瞬间,我真的感觉自己像是一名‘战士’。”
从小与摔跤结缘,她将伤疤当作勋章
1999年出生的冯紫琪祖籍清远英德,从小在广州长大。在她小学期间的寒暑假时,父母都会将她送到体育馆玩耍打发时间,“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摔跤,只是看到这个项目觉得很有意思,就开始参与,后来兴趣越来越大。”到了9岁时,冯紫琪在广州体育馆业余体校训练时被摔跤教练叶凤彩发掘并重点培养,此后入选越秀区体校摔跤队,再被输送进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冯紫琪进入广东省摔跤队受训,2019年正式被省队吸收,师从五夺世界冠军的广东摔跤名将钟秀娥。
但冯紫琪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显示出绝对天赋,也并没有她在奥运赛场上的坚韧。钟秀娥透露,刚进队的冯紫琪“小小一只”,而且性格腼腆内向不爱说话,“她的基础素质并不是队内最拔尖的,但她的协调性和灵敏度还是吸引了我。”冯紫琪自己也说,那时的自己很爱“哭鼻子”,“有时候比赛输了,或者一直学不会教练教的东西,我就会哭,我会想为什么总是自己学不会,为什么总是自己被摔倒?这种性格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次比赛失利后,我大哭了一场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向什么目标去努力,再往后就很少哭了。”
冯紫琪年少时的泪水并不是因为怕疼而流,事实上,冯紫琪把伤疤和疼痛当作是自己的勋章。在冯紫琪的嘴角、耳朵上有着不少伤疤,“这些伤疤对于练习摔跤的人来说是一个特征,我们在对抗中需要经常和对手搂抱一起,脸部头部会和对方的躯体有很多摩擦,受伤是常有的事。比如说耳朵,摩擦多了耳朵自然就会充血,这需要两三天的时间等它自然消退,但我们不能等,都是一边练一边消,慢慢耳朵就会变得很厚很硬。”冯紫琪说,伤疤虽然会影响美观,但平时自己不会注重这些,“这是我的荣誉。”
在巴黎奥运会的铜牌战中,冯紫琪在与蒙古国选手的激烈争夺中,眼角不慎被对手抓破,血流满面,但她丝毫不顾眼角渗出的血迹,最终击败对手。拿到铜牌后,冯紫琪披着国旗在台上跑,这一幕被摄影师定格,成为很多观众心中印象深刻的一幕,有网友表示,冯紫琪的眼角和国旗一样流淌着“中国红”。“其实我当时并没有什么感觉,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技战术的发挥上。”冯紫琪说。
广东摔跤队40余年接力奋斗的结晶
广东摔跤队成立于1983年,广东女子摔跤队组建于1988年,冯紫琪在巴黎奥运会夺得的铜牌不仅是广东摔跤队40余年来在奥运赛场上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是广东摔跤队数代教练员、运动员接力奋斗的结晶。
冯紫琪的教练钟秀娥曾是广东女子摔跤的第一代运动员,曾五次夺得世界冠军。受奥运会和全运会项目变化的影响,广东女子摔跤队曾于1992年解散。钟秀娥在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于1998年重建广东女子摔跤队。
冯紫琪的铜牌同样也代表着广东摔跤队精神的传承。钟秀娥在15岁参加国内首次举办的女子摔跤比赛时,在决赛中曾经被对手掰断了手指,她说自己当时也是感觉不到痛。“冯紫琪能够站在奥运会赛场,承担着别人想象不到的压力,她是以3号种子进入国家队,想要站上奥运会赛场,就必须面对并克服战胜前两名的压力。
而在日常训练中,冯紫琪也要面对伤病、控制体重、生理期的痛苦,但冯紫琪从来没有因为生理期请过一天假,每天都准时出现在训练场。”而在钟秀娥看来,冯紫琪最大的技术特点就是敢打敢拼,“奥运会的全部比赛中,她都是前30秒内就率先进攻,她的风格就是‘以我为主’掌控比赛节奏,打出了广东体育军团‘敢于拼、善于战、勇于胜’的精神。”
实际上,冯紫琪在这次奥运会赛场上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在1/4决赛落败后,冯紫琪承受了巨大心理压力,最终冯紫琪顶住压力打赢复活赛,并最终在铜牌战中成功夺得铜牌。回顾自己的首次奥运之旅,冯紫琪坦言奥运会的赛场竞争非常激烈,每个运动员的实力都大致相当,“但通过这次奥运会的比赛,我成功克服困难,在心理素质上有了很大提升,对于在这届比赛中暴露出的技术上、心理上的薄弱环节,我会想尽办法去提升,力争在十五运中在家乡父老面前拿出更好表现。”
本届奥运会,最让冯紫琪难忘的瞬间是打赢铜牌战后,自己身披国旗向观众致意的一幕,但冯紫琪在兴奋之余也有遗憾:“按照规则,只有冠军才能绕场一周向全世界展示国旗,亚军和季军是站在原地展示,我当时在自豪之余,也在想要是自己是冠军就好了,这样我也能身披国旗绕场跑一圈。”
文 | 记者 吕航 陈旭泽
图 | 记者 陈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