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汕尾市第一届海洋运动会新闻发布会在汕尾召开。本次海洋运动会是为深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海洋强市而举办的重大特色体育赛事,同时也是全省范围内首次举办的海洋综合性运动会,旨在充分发挥汕尾海洋生态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海洋体育与海洋文化、海洋旅游有机结合,力争把汕尾海洋运动会打造成海洋体育盛会和文化旅游盛会。
汕尾市政府副秘书长余振光表示,整个赛事将于11月16日开始,12月1日结束,历时3个星期,设置了帆船帆板、风筝板、环湾自行车、环湖轮滑、沙滩拔河、沙滩气排球、沙滩足球、湿地徒步等8项赛事活动,各项赛事将在市城区红树林沙滩、品清湖海域、凤山妈祖广场、大湖湿地公园等地举办,预计报名人数约4700人。立足汕尾海洋特色,注重广泛参与,力求全民健身、竞技比赛与海洋运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体育+”经济效应。
汕尾举办海洋运动会的底气何在?据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郑进铅介绍,汕尾独特的海洋资源“蓝宝石”是天然优势。一方面,汕尾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海岸线条件,整体海域辽阔,海岸线长达455.2公里,位居粤东第一、广东省第二,海域水质清澈,年平均气温22.5℃,常年拥有适合开展海上运动的风浪和气候条件,为海上运动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丰富的海洋文化和独特的地域风情,也为运动会增添浓厚氛围。
另一方面,汕尾也有丰富的办赛经验,曾经举办过亚洲帆船锦标赛、广州亚运会帆船比赛、全国帆船锦标赛、省运会帆船比赛,还有省级青少年锦标赛等各类重大赛事,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具备承办各级各类大赛的组织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帆船项目比赛已落户汕尾,帆船帆板、冲浪等海上项目也是汕尾历来传统优势项目,所以从人才队伍、办赛经验和办赛条件三个方面来说,汕尾的优势不言而喻。
海洋运动会与其他综合性运动会相比,受天气、海浪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情况相对复杂,风险系数也相对较高,因此大赛组委会在赛事安全方面也做足功课,全力筑牢“安全线”。大赛组委会将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总体要求,抓紧推进各项排练工作,扎实做好竞赛组织工作。前期,大赛组委会已实地勘察了各个办赛场地,落实了气象预报、场地规划和竞赛保障工作,建立与公安、海事、交通、气象、应急等相关部门的联合应急机制,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开展工作。
其次是加大场地设施的安全检查力度,符合各项目的竞赛标准和安全要求。强化专业救护的能力水平也是关键一环。组委会选派了拥有多年执裁经验的裁判团队和海上救援团队,使用专业的救护设备,比如海上项目使用移动轨迹定位,能够及时地掌握参赛各方人员在比赛过程中的所有轨迹,以便为参赛各方提供专业的救护保障。
大赛组委会将坚持以打造精品赛事为目标,制定竞赛组织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做细做实场地器材、赛风赛纪、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赛事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安全顺畅,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组织工作,努力办出一届隆重、热烈、精彩、安全的体育盛会,激情上演浪花“狂飙”。
文|记者 柴智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