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曲棍球之城”云浮的陈启俊,如今已成为国家男子曲棍球队的队长,他是家乡最闪亮的名片,也是队伍前行的旗帜。
1997年4月,陈启俊出生于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山背村。2010年9月,13岁的他踏入云浮市中心体校,人生第一次与曲棍球相遇,自此踏上了逐梦赛场的旅程。从家乡体校的懵懂少年,到2014年3月凭借实力入选广东省曲棍球队,再到2018年叩开国家队集训的大门,他用8年时间完成了从地方队员到国手的蜕变;如今,他更是肩负起国家男子曲棍球队队长的重任,成为中国曲棍球事业发展的领军人之一。
陈启俊在2018年斩获全国男子曲棍球冠军杯赛冠军,2020年登顶全国男子曲棍球锦标赛,2021年助力队伍拿下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曲棍球金牌,2022年再度卫冕全国男子曲棍球锦标赛冠军,2023年不仅蝉联全国男子曲棍球冠军杯赛冠军,更带领队伍在国际赛场突破,夺得2023年俄罗斯国家杯赛亚军。
即便常年征战国内外赛场,这位从云浮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曲棍球运动员,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体育发展与青少年成长。近日,羊城晚报对话陈启俊,听他回溯与曲棍球的不解之缘,分享职业生涯的难忘故事,以及对家乡体育未来的深切期许。
羊城晚报:您在2010年进入云浮市中心体校接触曲棍球,当时是如何与这项运动结缘的?
陈启俊:和曲棍球的结缘,是通过家乡的一位兄弟,他介绍我来体校练习曲棍球的。
羊城晚报:您回忆起当时云浮的曲棍球氛围,是什么样的状态?
陈启俊: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云浮的曲棍球氛围很好,但训练条件比较差。
羊城晚报:您从云浮体校逐步走到省队、国家队,最终成为国家队队长,家乡的曲棍球环境给您带来了哪些帮助?
陈启俊:首先,家乡给了我一个接触曲棍球的好平台,这是我踏入这项运动的起点。另外,我特别感激家乡体校的教练和师兄们,是他们教会我怎么打曲棍球、了解曲棍球规则,带着我一步步深入这个项目,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高水平的训练和曲棍球打法。
羊城晚报:您职业生涯中拿过不少荣誉,哪一项荣誉让您印象最深刻?
陈启俊: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冠军。当时我们面临的条件很艰苦,不管是技术还是战术,和其他队伍比都没有优势。但教练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靠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力,最后成功拿下了冠军,这种从无到有的突破特别难忘。
羊城晚报:作为从云浮走出的国家级运动员,每次出战时,会不会特别想为家乡争光?
陈启俊:肯定会的。“为国争光、为省添彩”是每个运动员都会有的想法,我也不例外,每次出战都会想着要为家乡争一份荣誉。
羊城晚报:现在多久回一次云浮?
陈启俊:最近几年一直在备战国家队的比赛,所以回云浮的次数比较少。
羊城晚报:每次回到云浮,会不会觉得家乡的曲棍球氛围有耳目一新的变化?
陈启俊:有的。每次回来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现在云浮很多学校,甚至我家乡的小学,都知道曲棍球这个项目了,能明显感觉到这项运动在慢慢普及。
羊城晚报:云浮现在在打造“曲棍球之城”,作为过来人,您有什么建议想给家乡的青少年曲棍球爱好者?
陈启俊:我想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练、沉下心来练,不要想着一步登天。就像朱熹那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用急于追求达到某个高度,先把当下的基本功打磨扎实,这才是最关键的。
羊城晚报:后续您有计划参加家乡的曲棍球推广活动吗?
陈启俊:如果有相关的邀请,我很愿意参与,比如进校园的活动,亲自跟孩子们分享曲棍球的玩法,帮家乡推广这项运动。
统筹 | 周方平 赖书香
文 | 记者 陈旭泽
图 | 记者 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