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临近,河源这座坐拥万绿湖、满是灵秀山水的城市,也成了不少运动爱好者向往的徒步目的地。潘焕青是一位拥有十多年徒步经验的“老驴友”,圈内人称“草哥”。他不仅见证了河源徒步群体的成长,更用脚步丈量过家乡的众多经典路线。这次“草哥”和我们聊了聊徒步的核心魅力、必备装备,到河源特色路线推荐与应急经验分享,带来满满实用干货。
羊城晚报:请跟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吧。
潘焕青:大家好,我叫潘焕青,网名是丹心草,圈内人都叫我草哥,可能是我年纪比较大一点。我徒步有十多年了,跑步也有十多年,还经常参加马拉松,广州马拉松就去了4次,平时也会自己组织一些小活动。
羊城晚报:您觉得什么是徒步?这项运动该怎么玩?
潘焕青:我个人觉得徒步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既能寻觅风景,还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羊城晚报:去徒步需要带哪些必备装备呢?
潘焕青:装备得先看天气,比如冬天要带保暖备用衣物。核心必备的有三样:一是专业背包,背着要舒服;二是徒步鞋,路况复杂时,防滑性和舒适性都很重要;三是水和干粮,这是基础保障。
羊城晚报:您徒步多久了?是怎么“入坑”的?
潘焕青:我正式徒步有十多年了。以前常去山里逛,年纪大些还砍过柴,但那不算正式户外活动。2014年我参加了河源市户外运动协会的周年活动,走了一次就“入坑”了。
羊城晚报:这十多年徒步生涯里,哪一次最让您印象深刻?
潘焕青:2015年从仙塘到双江的徒步。一出发就下大雨,出发前领队说就算下暴雨也能安全到达,最后我们确实完成了全程。路上遇到暴雨、山洪暴发,但安全都在可控范围,大家团结协作过溪水,没出危险。
羊城晚报:作为本地人,河源最吸引您的是哪个地点或路线?
潘焕青:去过不少。最吸引我的有两个:一个是离市区较近的桂山万绿谷天坑路线,相当不错;另一个是河源最高峰——连平黄牛石。不过它现在是保护区,我们走的时候会尽量绕开。
羊城晚报:徒步这么久,有没有哪个瞬间让您为家乡河源的山水特别骄傲?
潘焕青:河源的山水特色是“灵秀”。我去过韶关、青远、肇庆等地,但河源的山清水秀里,“灵秀”特别突出。这里森林茂密,而且在桂山深山里,就算暴雨过后,水还是清澈见底的,不会浑浊,这点我印象很深。
羊城晚报:这么多年的徒步经历里,有没有有趣的故事可以分享?
潘焕青:有一次穿越时遇上台风,还得露营,当时台风加暴雨。在山顶刮台风,下山时站都站不稳,得蹲着抓着灌木林的小树枝往下走;到了三角地区又遇上山洪暴发。好在之前我们参加过户外领队培训,学了过洪水、河水、溪水的技巧,最后在水电站机房露营避险。那次印象很深,学到的东西刚好能应对突发情况。
羊城晚报:徒步给您的生活、健康带来了哪些积极改变?
潘焕青:改变挺多的。首先是个人精神状态、身体体能都变好了,朋友看我的外貌印象也不一样了。以前没徒步、没跑步时,走几公里都觉得吃力,现在走几十公里、跑几十公里都觉得轻松。
羊城晚报:如果外地来广东看十五运会的朋友,来河源想徒步但时间有限,您会首推哪条路线?
潘焕青:如果只有半天时间,体力允许的话,天坑可以选快捷路线;也可以走五斗租万绿湖穿越路线,这两个地方都很美。
羊城晚报:针对这条推荐路线,您会给他们哪些小建议?
潘焕青:如果喜欢万绿湖这种“山水兼备”的景色,天坑路线更完美;五斗租万绿湖路线比较短,更大众化,体力消耗没那么大。具体选哪个,得结合个人体能、时间和兴趣。
羊城晚报:徒步运动除了欣赏风景、锻炼身体,还能让人具备哪种精神呢?
潘焕青:我觉得户外爱好者基本都坚持和韧性,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就放弃,这种坚持和韧性很突出。
羊城晚报:在河源的徒步群体中,您感受到了怎样的氛围?
潘焕青:我参加户外活动十多年,感觉徒步的人越来越多,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以前基本是资深驴友,现在涵盖了年纪大的、年纪小的,还有休闲类人群,特别多样化。比如“骨灰级”驴友体力强,喜欢高山、高强度路线;体力一般的就选休闲路线,每个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
羊城晚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就要来了,您想对全国各地的运动爱好者说些什么?
潘焕青:万绿湖是河源的品牌,这里的青山绿水在广东是数一数二的,希望他们能多发现河源青山绿水的灵秀之气。
统筹 | 周方平 赖书香
文 | 记者 陈旭泽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