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武术之乡”焕发千年古城活力|探寻广东21城体育性格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郝浩宇、柳诚 发表时间:2025-09-26 09:44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郝浩宇、柳诚  2025-09-26
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商业贸易赋予了揭阳绚丽且厚重的底蕴,传统武术便是揭阳众多文化遗产中最亮眼的明珠之一

榕江水穿城而过,经历两千年岁月洗礼的古城揭阳在时光的浸润中悄然成长。这座位于粤东潮汕平原的城市,作为潮汕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如同榕江水浇灌出的千年古榕,扎根于深厚的潮汕文化沃土,又在时代浪潮中长出新芽。

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商业贸易赋予了揭阳绚丽且厚重的底蕴,传统武术成为揭阳众多文化遗产中最亮眼的明珠之一。这座“活力古城”有着尚武的传统,发源于此的南枝拳苍劲有力,能攻善守,如同揭阳人既有韧劲,又懂包容的性格。

在揭阳古城的宗庙祠堂,上至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下至天真烂漫的顽童稚子,都能在急促的鼓点中舞出几拳。在这座被称为“武术之乡”的城市里,武术已不是孤立的技巧,而是融入生活的文化,是刚柔并济的处世之道。

榕水育英豪,武韵传千年。揭阳历史上武术名人辈出,曾有武状元林德镛,还有武进士23人、武举人77人,是名副其实的武术之乡。据揭阳市武术协会会长黄烈楷介绍,揭阳的习武传统已有近千年,是全国习武历史最悠久、民间基础最好的地方之一。得益于潮汕地区商贸往来与移民文化,南北武技在此交融共生。清朝中叶以来,揭阳成为南派武术传播的重要阵地,众多拳种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其中,由陈南枝宗师所创的南枝拳尤为耀眼,以其结构紧凑、劲力刚猛、手法丰富的特点威震岭南,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还有普宁李家教拳、揭西朱家教拳。

在揭阳,和武术相关的非遗项目众多,榕城青狮、揭东乔林烟花火龙、普宁英歌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都和传统武术技法密切相连。

在揭阳孙淑强狮艺武术馆内,一众少年将南枝拳打得虎虎生风,甚至有云南的学员慕名而来此学艺。随着揭阳青狮文化破圈出海,先后参加上海世博会、展艺世界潮人春晚、亮相北京鸟巢非遗晚会,来学习青狮及其背后武术技巧的学员也越来越多。据武术馆馆长孙淑强介绍,该馆暑期培训班的外地学员比例呈现“三级跳”:从以前不足10%到2024年升至15%再到今年飙升至30%,学员来源地从本地及潮汕周边扩展至江西、四川、河南、云南。

和青狮一样在近年来爆火的揭阳非遗还有英歌舞。2006年,普宁英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英歌舞融合了南派武术、戏剧与舞蹈,自2023年春节以来,揭阳英歌舞伴随着其恢弘的鼓点“空降”网络平台,“火”遍大江南北。2024年春节期间普宁南山英歌走出国门赴英国伦敦表演,2025年春节普宁南山英歌队和富美青年英歌队荣登春晚再度“出圈”、街边练武火爆全网的“揭阳小狮妹”林熙悦在春晚《登高》节目中C位表演。

从街边舞到春晚舞台,林熙悦的坚持与努力不仅让人们看到了舞狮艺术的美好与魅力,更看到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如今,在林熙悦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小狮子”加入舞狮行列,将揭阳狮舞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持续传承下去。

这种传承和揭阳“武术之乡”的底蕴密切相关。正是因为揭阳充满“武韵”,这座城市才孕育了像青狮和英歌舞这样极具激情且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

揭阳之外,英歌舞在文化交流中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让世界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揭阳英歌队赴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展现出了“精、气、神”,更是书写了非遗文化国际交流的新篇章,也成为了中国文化自信与传承的生动写照。英歌舞从潮汕地区走向广阔的世界,已然成为了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今日揭阳,武术精神已融入城市血脉。揭阳武术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实战价值,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揭阳的文化名片,更是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精神桥梁。

文|记者 郝浩宇

图|记者 柳诚


编辑:刘毅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