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哈!嘿!哈!”在揭阳孙淑强狮艺武术馆里,几个练武的少年将一套组合拳打得虎虎生风。在少年身前,孙淑强一丝不苟地做着示范,拳法在师傅和徒弟身上的呈现,便成为了揭阳武术在两代人间的传承。
有着揭阳市龙狮协会会长、孙淑强狮艺武术馆馆长、国家级非遗″青狮"代表性传承人等多重身份的孙淑强是土生土长的揭阳人,自幼习武的他已和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看来,武术已经深深融入了他的生命,而揭阳人对于武术的敬畏也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
羊城晚报:您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怎样的武术文化熏陶?
孙淑强:作为土生土长的揭阳人,武术几乎是刻在我成长轨迹里的符号。小时候家门口的老祠堂就是“天然武馆”,逢年过节或闲时,村里的老师傅们总会聚在这里练拳。南枝拳的刚劲、李家教拳的灵动,一招一式都看得人热血沸腾。大人们闲聊时总讲武术先辈的故事,说他们以拳护乡、以武传德,这种氛围就像空气一样,不知不觉浸润到我的骨子里。
羊城晚报:走上习武之路是否受到了家人及揭阳这座城市的影响?
孙淑强:我走上习武之路确实离不开家人和这座城市的双重影响。我出生于武林世家,父亲孙振高是南枝拳名师,也是青狮著名传承人。受家庭氛围的影响,我自幼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6岁时便跟随父亲学习南枝拳。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我每日坚持刻苦训练,扎马步、练拳法,逐渐掌握了南枝拳重要的动作。
在我学武的日子里,我渐渐才发现揭阳人对武术的敬畏是刻在骨子里的——师傅教拳先教“礼”,递茶、抱拳、拜师的规矩里全是传承;练拳时街坊邻居会主动递水鼓劲,甚至有长辈特意来讲拳理渊源。这座城市的武术不是孤立的技巧,而是融入生活的文化,让我自然而然地扎下了根。
羊城晚报:您为什么热爱上了武术,您认为这项运动的精髓是什么?
孙淑强:最初是被它的“力与美”吸引,一拳打出的爆发力、一套拳路的行云流水,能让人瞬间释放情绪、找回力量。但真正沉下心练下去,才懂它的精髓从不在“输赢”,而在“修己”。
武术教会我的是“刚柔并济”的处世之道:练南枝拳讲究“硬桥硬马”,但师傅常说“刚不可久,柔则能存”,就像揭阳人的性格,既有韧劲又懂包容。它更锤炼人的意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重复千百次的动作磨掉了浮躁,也让人明白“水滴石穿”的道理。对我而言,武术早已不是单纯的运动,是陪伴一生的“精神伙伴”,失意时练一套拳,烦恼会随汗水流走;得意时练拳,又能在规矩里找回沉稳。
文|记者 郝浩宇
图|记者 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