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至2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盛大举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三地联合承办,承载着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也为展现体育精神提供了宏大舞台。
自1959年首届全运会举办以来,全运会见证了新中国体育事业从起步到腾飞的历程。第一届全运会,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其召开旨在向世界彰显新中国体育力量,检阅新中国体育运动十年来的成绩。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全运会成为凝聚全国体育工作者、推动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契机,也让新中国体育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全运会的赛场上,从来不缺少体育精神的高光时刻。第三届全运会上,12 岁的李连杰初露锋芒,在武术类比赛中斩获男子武术全能第一名。他凭借扎实的功底、灵动的招式,展现出武术的魅力,也让观众看到了中国武术后继有人的希望。他在赛场上的专注、对每一个动作的极致追求,正是体育精神中对卓越技艺不懈打磨的体现。这种追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个日夜的艰苦训练,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是在一次次摔倒后又重新站起的坚韧。
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苏炳添再次震惊世人。他以9秒95的成绩打破全运会纪录,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全场沸腾。苏炳添的成功,是多年如一日坚持科学训练的成果,是面对伤病不屈不挠的抗争,是对 “更高、更快、更强 —— 更团结” 奥林匹克格言的生动诠释。在短跑领域,亚洲选手面临着巨大挑战,但苏炳添凭借顽强的毅力,不断突破身体极限,从起跑技术的优化到途中跑节奏的把控,再到冲刺阶段的爆发力提升,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运动员,让人们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创造奇迹。
在全运会的历史长河中,类似的高光时刻数不胜数。广东跳水队堪称中国跳水的 “梦之队”,首届全运会便夺得男、女团体冠军,在后续赛事中更是佳绩频传。十四运会收获7金2银3铜,全红婵在女子单人10米台的出色发挥,让她一战成名。她在训练中克服心理压力,不断挑战高难度动作,比赛时在高空中精准完成每一个翻转、入水动作,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冷静与专注。广东队男团实现9连冠,他们在日常训练中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在比赛中默契配合,将团队力量发挥到极致,体现了体育精神中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品质。
再看广东三大球的辉煌。三运会和六运会男足夺冠,十三运会广东成年组女篮在决赛中战胜强大的解放军女篮,终结其34年不败神话和八连冠。女篮姑娘们在比赛中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她们在场上积极拼抢每一个篮板球,默契传导每一次球权,凭借顽强的防守和精准的进攻,实现逆转夺冠。这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体育精神的核心所在。
全运会不仅是竞技体育的舞台,也是推动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2001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取消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广东轮流举办的限制,这一举措为更多地区提供了承办全运会的机会,促进了全国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每年8月8日被确定为 “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运会也在这一背景下,更加注重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融合。从十三运会开始取消奖牌榜,到增设群体项目,全运会逐渐摒弃 “唯金牌论”,更加关注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体育精神的传承。
此次第十五届全运会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具有特殊意义。这是党中央交给三地的重要政治任务,是深入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筹备过程中,“绿色、共享、开放、廉洁” 的办赛理念贯穿始终。广东赛区 75 个比赛场馆中超过 90% 为现有场馆升级改造,突出绿色、智能、共享。广州体育馆、越秀山体育场、深圳湾体育中心等场馆完成 “蝶变”,在满足赛事需求的同时,也为赛后市民健身、文化活动等提供了优质场所。
开闭幕式方面,粤港澳三地将同步升国旗、唱国歌,三地运动员代表团同时入场,突出三地联办特色。开幕式和闭幕式分别在广州和深圳举办,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由两个城市分别举办同一届全运会的开、闭幕式。开闭幕式团队将运用前沿科技,结合体育元素、艺术手段,生动演绎中华文化、岭南文化、港澳文化,彰显 “一国两制” 实践成果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成就。
群众赛事活动同样丰富多彩,设 23 个大项 166 个小项,约 1.1 万名运动员参加决赛,上百万人参与预赛以及 “我要上全运” 赛事活动。这充分体现了全运会全民参与的宗旨,让更多人在参与中感受体育精神的魅力,激发全民健身的热情。
在办赛机制上,粤港澳积极创新协同办赛机制。在跨境测试赛中首创 “一赛事一次跨三境” 和 “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 新模式,解决了不同法律体系下人员、物资、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难题,为未来大湾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发展积累 “全运经验”。预计内地前往港澳参赛人员超 6000 人,港澳来内地参赛人员超 3000 人,通过智能通关保证跨境参赛观赛顺畅高效。
粤港澳还加速构建 “体育 + 文化 + 旅游” 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广东利用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 及 240 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提升观众入粤观赛旅游便利度,携手港澳打造 “一程多站” 深度游产品,开发 “全运主题游” 产品,促进赛事经济与文旅消费双向赋能。澳门赛区推动 “赛场即景点、观赛即旅游” 的融合模式,凸显澳门独特城市特质。
第十五届全运会的举办,是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对体育精神的一次深度弘扬。在这个舞台上,运动员们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全运故事,用汗水和拼搏诠释体育精神的内涵。而全运会也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带动更多人参与体育、热爱体育,为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我们期待着在这个十一月,见证粤港澳三地共同演绎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会,让体育精神在大湾区熠熠生辉,照亮每一个人的体育梦想之路 。
文|鲁巍 中国建设银行 记者柴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