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全运记忆,藏在一双磨破的跑鞋和半瓶没喝完的矿泉水里。
高一那年秋天,父母带我去看全运会的田径预选赛。坐在看台上时,我总忍不住瞟向跑道——那是我每天早晚都会打卡的“老地方”,只是此刻铺着鲜红的塑胶,比我们学校煤渣跑道软和太多。发令枪响时,看台上的欢呼声浪差点掀翻我的耳膜,可当那些穿着专业装备的运动员像箭一样冲出去时,我忽然想起自己晨跑时总被校工大爷喊“慢点,别把露水溅起来”。
那天印象最深的不是冠军冲线,是女子800米决赛的最后一圈。穿绿色号码布的选手突然摔倒了,膝盖在跑道上擦出一道长长的红痕。她挣扎着站起来时,后面的人已经超了大半,可她还是瘸着腿往前挪,直到裁判举起示意“放弃”的牌子,她才扶着膝盖蹲下去,肩膀一抽一抽的。
散场时我绕到跑道边,看见她正被队医搀扶着冰敷膝盖。“疼吗?”我没忍住递过一瓶水,她接过时笑了笑,露出两颗小虎牙:“比第一次练变速跑时摔进沙坑轻多了。”她说自己练了七年,这是第一次离全运会正赛这么近,“就算走,也得把这圈跑完。”
回学校的路上,秋风卷着落叶打在脸上。我忽然想起自己篮球联赛输球那天,躲在器材室哭了半小时,队友拍着我后背说“下次赢回来”——原来不管是专业赛场还是校园球场,那种“不甘心”的滋味是一样的。从那天起,我晨跑时不再怕露水溅湿裤脚,篮球训练加练投篮到天黑,器材室的灯光把我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个小小的、倔强的惊叹号。
现在我已经念完了高中,成了大学生,那双磨破的跑鞋被刷干净收在鞋盒里,鞋带末端的塑料头都磨圆了。听说今年全运会要在粤港澳举办,学校的篮球场已经拉起了“全民全运”的横幅,夜跑时经过操场,总能看见三三两两的人在跑道上慢跑,脚步声像无数颗星星在地上跳。
或许我永远不会站在全运会的起跑线上,但那个摔在跑道上的绿色身影教会我:体育精神从不是站在领奖台上的瞬间,而是每个普通人在晨光里系紧鞋带、在汗水中抬起头的时刻。就像此刻,我握着篮球站在三分线外,风里带着花香,投出的球还没落地,可我已经知道,这一次的弧线,一定比上一次更接近篮筐。
文|刘妍 洛阳市洛阳理工学院 记者 柴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