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粤港澳三地盛大举行。我想起了广东队跳水运动员全红婵,期待她继续创造佳绩,为广东争光。
全红婵是第十四届全运会跳水十米台冠军,也是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冠军。她的成功源于刻苦训练,用汗水浇灌奇迹。
全红婵于2007年生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迈合村,父母是普通农民,家庭经济困难。母亲因车祸落下伤病需常年吃药,全家靠父亲种植果园勉强维生。她是家中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
她读一年级时,湛江市体校教练陈华明到基层小学选材,在学校操场发现她立定跳远动作轻盈,身体协调性极佳,爆发力惊为天人,是练跳水的“好苗子”。于是把她带到湛江市体校接受训练,开启了她跳水运动生涯。
全红婵每天凌晨5时30分准时起床训练,她买不起运动鞋,便光脚在沙地跑步、跳垫子,双脚磨出血泡仍不停歇。跳水台是露天的,夏天跳板被晒得滚烫,她就用毛巾挤水降温后再训练。她每天在陆上跳板、水上翻腾跳量达到400次,比同龄人的练习量翻倍。晚上她还要独自训练,借着路灯灯光进行数次倒立练习,手掌磨破贴上创可贴继续练习。陈华明教练说:“全红婵特别能吃苦,同年龄队员中,她训练量最大,态度最专注,从不喊累。”
她凭着惊人的毅力,成为同伴中第一个登上3米板、5米跳台、7米跳台,之后又率先站在10米跳台上勇敢跳下。
四年后,全红婵由于成绩突出被输送到广东省跳水队,师从何威仪教练。在省队,训练更科学系统,强度更大。每天从早上6点练到晚上7点,体能、柔韧、技术、心理等多维度训练。在练习“207C” (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时,她记不住跳水动作代码207C,便撕下纸条贴满床头,睡觉前默背。起初动作失控“炸鱼”(入水水花巨大),为压水花,她每天练上百次空翻砸向水面,课后单独加练到天黑,手臂拍出大片淤青却笑称“不疼,水花小了就开心”。她还在弹网和垫子上无数次重复翻腾。她反复看录像,请教练逐帧分析动作缺陷。 她甚至戒掉零食,对抗身体发育影响,两周内加练2000次,膝盖和手腕伤了又伤,但从未退缩,最终攻克难关。何威仪教练说:“她疼得掉眼泪也不说放弃。”
2020年10月,13岁的全红婵首次代表广东队参加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在女子10米单人跳台比赛中以领先第二名28分的优势收获冠军,这是她职业生涯中参加的第一场正式大型比赛。此后两站奥运选拔赛中,她再夺一冠,以总积分第一的成绩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年底,她入选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后,集训堪称“魔鬼日程”,晨跑3000米、专项力量训练、全天技术打磨、夜间康复治疗。领队周继红要求全红婵以“水花消失术”为目标,对入水角度、翻腾速度、身体笔直度追求极致,一个动作常练上百遍。她训练时屏蔽一切干扰,眼神“钉”在跳台和水面上,教练称她:“训练时像换了个人”。
东京奥运会前封闭集训,她主动延长训练时间,重点攻克207C的稳定性,直到动作接近“零瑕疵”。果然不负众望,2021年8月5日,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台决赛,她以466.20分的高分惊艳世界,夺得冠军,刷新了奥运会该项目纪录,让全世界记住了她的名字。
东京奥运夺金后,她没有沉浸在荣耀中,而是加强训练强度,每天至少500跳,严格控制体重。即使在疫情隔离期间仍在房间里一丝不苟地做练习,为全运会做准备。
全红婵七年如一日的高强度训练,每一步都浸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与坚持。正是这种坚持,让她在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亚运会、全运会等赛事上多次夺冠。
全红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榜样。相信她在第十五届全运会里,在跳水项目继续绽放光彩!
文|赖胜利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马市中学 记者 柴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