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益:“石锁戚”的故事|“我们的全运故事”全民征文大赛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柴智 发表时间:2025-09-05 16:27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柴智  2025-09-05
有一个女孩笑着说,假如今年全运会也有石锁,我一定好好练上几个月,报名去广州参赛

石锁戚,是我给一个忘年交取的外号。他年轻力壮,浑身是腱子肉,一百多斤重的石锁,向上一抡,便稳稳架在了臂肘上。他说,他是戚继光的后代。当年大将军戚继光为了抗击倭寇,在江浙募集兵士,组成后来赫赫有名的“戚家军”。募兵时,注重胆量和力量。能扛起200斤重的石锁或铁人,往返步行一里路才算合格。

石锁戚几年前组建了一个石锁运动协会,会员很快发展到了300多人。街心的一个石锁公园,就是他们的训练场地。参与者有退休公务员、教师、民营企业家、公交车司机。他的全家人,包括妻子、儿子、女儿,都爱上石锁运动。夫妻双推同心锁,是他的一个创新技巧,协力双推的夫妻配合默契,为此还申报了“非遗”项目。

几百年来,作为一项民间体育运动,石锁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特色。老一辈乡人介绍,当船只行进在河湖中,石锁能手分别站立在船头,娴熟地表演正掷、反掷、背掷和手接、肘接、肩接等技巧。最奇特的是,他们交替朝相向而行的对方抛掷石锁,在船头稳稳接住,激起观众阵阵喝彩。大力士在船头抱起两三百斤重的练功石,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当船只在向石拱桥行驶时,石锁能手忽然把石锁高高抛起,让它飞越石拱桥,待船头迅速驶过桥洞,竟十分自如地伸手把石锁接住……

石锁运动协会展示室里,陈列着几十件不同年代的石锁,最古老的武康岩石锁,呈现深沉的黑褐色,痕迹斑斑,或许是宋元时代的产物。新制的橡胶锁,却灵便轻巧,适合孩子们训练。带着乡土气息的石锁,被一双双强有力的手撂过漫长岁月,撂过时代变迁,撂过风霜雨雪,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这些年,石锁戚他们接受各种邀请,不断四处表演。2020年盛夏,我的一本散文集《不尽娄江》在上海书展举行首发式,他带领三十个队员,特意前往上海展览中心现场,为读者表演。在弥漫的书香里飞舞的石锁,激起阵阵喝彩,给书展带来了独有的生气。我们还一起去往安徽明光,为一支上千人的保安队作集训表演。新招收的保安,年纪偏大,就业比较困难,但大多数人曾经入伍当兵。经过训练,无不精神饱满地走上岗位。前年,央视大型国家级非遗系列电视片“鲁锦汉服”开机仪式,在山东曲阜举行。曲阜古城墙下专门搭建了一个舞台,石锁戚他们的石锁表演,使开机仪式活力四溅。去年春天,他们一家三口还带着石锁,应邀去央视财经频道,参加职业健康课节目的录制呢。

我在石锁戚的手机上,看到他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拍摄的照片。那是一群来自非洲的学员,正兴高采烈地抛接石锁。他们一个个皮肤黝黑,开怀欢笑时,满嘴的牙齿分外洁白。

最近以来,足球“苏超”很火爆。石锁戚他们一行二十多人,应邀去体育馆作表演,为足球运动员鼓劲,这让他得意了好几天。他说,只要为了全民健身,我们都愿意尽义务。

上周,他又让我一道去苏州阊门外的一家面馆作表演。这是一家颇有创新意识的面馆,堂口加桌椅的传统概念被颠覆了。大半的隔墙都由落地长窗所替代,引入透亮的光线。顾客鱼贯而入,父母亲带着孩子,或者年轻人陪伴长辈。也有一家老少占了一个敞开式包间的。生意确实很不错,后到的顾客一边盯着手机屏幕,一边耐心地坐在墙边等号。

从店堂门口传来的喝彩声告诉我,石锁表演已经开始了。且看,一百多斤重的花岗岩石锁,被石锁戚一手抓起,稳稳甩动,忽而举鼎,忽而架肘。也有五斤重的橡胶小锁,那是为了花式表演。从背后呈蛇形抛向半空,又牢牢接住。即使蒙着双眼,也让飞旋的石锁乖乖听话。两人双推则是一种默契配合。相向抛接,你来我往,全靠训练有素。不一会,面馆门口就被观众团团围住。连马路上的汽车都不得不蚁行。

在外围观看的几个年轻人,手心发痒,忍不住走进表演区,也想来试试。用双手抓住两百斤的练功石,吆喝一声,脸色憋得通红,练功石只是摇晃一下,没有离地。一个相貌瘦削的小伙子,从人丛中悄然上前,分开两腿,抱起练功石,竟稳稳地抓了起来。四周顿时响起一片掌声。石锁戚问他,是不是也练过石锁?他腼腆地回答,石锁从没练过,但一直喜欢打篮球。表演区的气氛于是被点燃了。

看,几个衣着入时的姑娘也想来一试身手。有一个女孩笑着说,假如今年全运会也有石锁,我一定好好练上几个月,报名去广州参赛!

文|陈益 记者 柴智整理


编辑:刘毅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