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时节,林都伊春沸腾了!来自国内外数万名跑将,奔跑在青山绿水之间,呼吸中国好空气,被高负氧离子涅槃精神,享受美不胜收的兴安岭盛宴。这就是“伊林杯”2018伊春国际马拉松大赛的火热场面。
“马拉松”带着一种迷人的魅力,从远古跑来,点燃一座座城市,使群情沸腾,让万民欢呼雀跃;跑将们身着彩衣如飞翼,奔跑的脚步似飞箭,各个劲头十足,精神矍铄,让观众赞不绝口,喝彩不断。摄影机的快门“咔嚓,咔嚓……”记录这火爆的瞬间,然后转发朋友圈等待网友们来点赞!
观“马拉松”是精彩与精神的分享,是激动与激情的跳跃,是健康与文化的融合……
“马拉松”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城市体育性活动,它不仅是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弘扬体育精神,也不仅在于锻炼人的毅力,发挥自身潜能,挑战突破自己的极限。它完全可以用来塑造一种全民健身文化,可以用来打造一个城市的名片。
因为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不热爱健身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健康发展的民族,必定少不了英雄。长跑,它考验着每位跑将的毅力与耐力,督促着他们不断进步,感悟生命,感知人生的意义,“马拉松”让他们在不断的挫折与失意下逐步成长起来。
然而,知道了“马拉松”的意义,却有谁曾经探寻过它的起源呢?又有谁知道它曾与一场战役有关?原来,马拉松赛跑是人类最原始的军事通信形式之一。那是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在距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一支波斯部队和雅典部队发生了一场殊死战斗。雅典军队为了反击波斯的侵略,发起了反攻,
终于,雅典军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传递这一捷报,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国报信。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他急如星火,打算把这个消息告诉给父老乡亲,便不停止地跑啊跑。叫人难以想象,他竟然一口气跑了42千米的路程。当满身血污的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广场时,高兴地喊道:“我们胜利了!”话音刚落,这位英勇的战士,停止了呼吸。菲迪皮茨带着胜利的微笑永远地休息了……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1896年,希腊举行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上设立了一个长跑项目,这个项目被命名为“马拉松”赛。并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5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这个距离后来有所改动)。自此,马拉松赛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一个项目成为传统。
菲迪皮茨的精神感染着一个又一个体育健儿,鼓舞健儿们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城市也把“马拉松”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和体育文化的窗口。有人说,一个没有举办马拉松的城市,就像一个没有记忆的旅者,木然前行,孑然一身,一无所有。因此“马拉松”在各个国家,每座城市风起云涌。
中国延续了这项体育活动,中国.伊春把“马拉松”跑赛当作打造城市文化的一张靓丽的名片。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利用赛道全面展示了城市风光,让来自四面八方的跑将们,一睹林城的重峦叠嶂,欣赏伊春独特的民风民俗,品味城市厚重的文化韵味,并把伊春的青山绿水、空气、环境印入脑海,传遍祖国的各个角落。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快看吧,林城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正在体现伊春的文明风尚。
“马拉松”已成为伊春的名片,它极大地彰显了城市的体育文化内涵。逐步让体育成为市民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热爱伊春的一个理由。“马拉松”这个展现伊春文化和文明的窗口,以体育为载体,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魅力。
林都伊春正在以它独有的绰约风姿,奔跑在文明发展的赛场,使每一张笑脸都挂满胜利的朝阳。读懂了一张张微笑的脸庞,也就读懂了“马拉松”的历久弥新,读懂伊春未来的愿景。
人们有理由相信,“伊林杯”2018伊春国际马拉松大赛,一定能够让伊春经济的“软实力”变成硬实力,让“马拉松”精神永远挺举伊春坚强的脊梁!
文|李艳霞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伊春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记者 柴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