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岁如痕,漫漫征程度人生,历历往事难忘怀,回忆之际感悟深,融入其中见真情,回味之余思绪增。全运持续放异彩,体育健身见精神,全运故事确实多,令人难忘大众称。”一首短诗,表达了作者的心声和对全运会的由衷欣赏和赞美,对此广大读者应当予以足够的理解和充分的认识。
每每提及全运会,相信那些喜爱体育运动或关注大型综合赛事的人,对此应当都比较熟悉,甚至有人还有一定的全运会情结。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可以预料的,因为全运会的影响广泛,项目繁多,水平颇高,是全国性综合运动会。此次运动会将在赛事承办地乃至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运动的热潮,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对体育运动、体育精神的理解、欣赏和感悟,这是书本知识难以达到的效果,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提到全运会,我的思绪逐渐增多,仿佛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难忘岁月,许多往事仿佛就像电影一样,时不时浮现在脑海中,带来良好回忆的同时,还有些许的感怀、感受。那是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某个深秋时节,当时风华正茂的我,因公务需要,和师傅一同去某大城市出差,那也是我工作后第一次公差。
当我们从火车站出站的时候,顿时被全运会的氛围所吸引,周围常见全运会的标语、标识,原因是当时那里刚刚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因此浓厚的氛围,显著的特征等还呈现在人们眼前,当然也令我感受到了一股全运的热潮和魅力,这种氛围在城市里几乎随处可见,就连我们在商店购物时,购物袋上面都醒目地印上了全运会的标志及相关文字,让人切身感受到了全运会的广泛影响,这也是我近距离感受全运会氛围的契机。
时间过得真快,几年后,作为职场人士的我,在工作之余或是晚上休息时间,利用当时居住在办公大楼的有利条件,经常撰写体育类的稿件,即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又丰富个人的文化生活,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其间曾经有一段插曲,那是当时某年轻的同事写了篇关于全运会足球预赛方面的文章并热情地给我看,此稿发出后不知何故,多天了一直未没有动静。
鉴于此,我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结合比赛特点,重新起草了一篇文章,投出去以后,很快某编辑将两篇稿件加以揉合,刊登在地方党报的三版上并署上两人名字,这不仅是我的作品首次见报,同时也是我第一次与人“合作”撰写全运会的相关稿件,此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印象深刻,故有所铭记,难以忘怀。从此以后,我的体育情怀就呈现出来了,创作热情逐渐高涨,先后撰写了大量的稿件,比如说足球、围棋等体育方面的内容,绝大部分被地方媒体或省级媒体所采用,如此也使我感受颇深。
不仅如此,许多文人墨客在了解和感受了全运会的风采之后,对此寓意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为此,他们纷纷泼墨挥毫,写下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诗歌。诗歌提升全运会知名度的同时,文化遗产也给人们留下了文化遗产,从而使得全运会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如:王芬侠的《七律·观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榴红菊艳桂飘香, 雁塔钟楼待客忙。锣鼓齐鸣迎盛会, 舞歌喜演贺新航。 声宏领袖佳帷启, 劲足精英壮志扬。 虎跃龙腾威势显, 中华体育更高强。
杜侠的《五律·贺全运会开幕》: 体坛迎盛会,圣火古城红。喝彩荧屏外,扬威赛场中。健儿圆梦想,骄子展雄风。凝聚千钧力,坚心奔大同。
赵莉的《七绝·寄语十四运》 :星河浩荡九州腾, 古韵长安气似虹。奥运健儿重聚首, 同心再展我雄风。
通过上述文字的描述,相信广大读者和我一样,已经对全运会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也是意料之中的。因为全运会是全民性质的大型运动会,也是检阅地区体育运动水平的一次契机,通过全运会比赛可以检测地方体育运动的发展水平或重视程度,所以说全运会引人注目之处或者魅力就在于此,同时其大众化、专业化和特色化的特点也引人注目,颇接地气,这就是全运会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理念和认识,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文|王道清 记者柴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