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珍:我的运动微光|“我们的全运故事”全民征文大赛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柴智 发表时间:2025-08-06 17:33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柴智  2025-08-06
用一点点执着的“折腾”,把自己活成一支能点亮他人的灯芯

半年前,我的生活主旋律还是“三保”:保沙发不塌、保工作还能坚持、保颈椎能撑到天黑。直到一张体检报告单摆到眼前——上面一个个箭头如乱箭齐发,不是向上就是向下,只有寥寥几个指标还顽强地守在正常值范围内。年轻的女医生指着报告,语重心长地提醒:“大姐,零件该保养了!有些病啊,是富贵病,得多动动!”唉,刚熬过更年期的惊涛骇浪,这健康警报又拉响了,真叫人无奈。

转转脖颈,咔吧作响;抬抬腿儿,筋腱生疼;爬层楼梯,双腿像绑了几十斤的沙袋。咋办?动起来!素喜安静的我与广场舞无缘,抱着手机翻找,一个视频跳入眼帘——老祖宗的“广播体操”八段锦。对,就它了!

次日天刚破晓,我便奔到家门口的工商河畔,寻了个僻静角落,对着手机视频,摆开了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双臂举起,颤颤巍巍努力伸过头顶,一点一点向上够,那架势,活脱脱像只铆足了劲、伸长脖子想吃到头顶树叶的长颈鹿。正憋得脸红脖子粗呢,旁边遛狗的小年轻“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我脸上腾地一热,赶紧低下头,心里那股劲儿却上来了:“笑啥?大姐我托的可是健康长寿的天!”

自此,绿荫掩映的河畔成了我的练功道场。晨曦微露,气沉丹田,“左右开弓似射雕”——架势未足,买菜归来的邻居赵姐便打趣:“妹子,这‘雕’怕是被你晃晕了吧?”我朗声笑应:“晕了好,正好炖汤!”

日复一日,动作日渐娴熟,身体的变化也悄然回应:步履渐稳,呼吸匀长,筋骨舒展,夜寐也沉实了些。好东西要分享!我立马把视频吆喝遍了亲友圈、同事群,号召大家伙儿一起动起来。我们单位老龄化挺明显,几位年过五旬的老姐妹一拍即合,大家凑到一块儿,一到工间休息就一招一式地练起来,动作嘛,虽然慢慢悠悠,像树懒打太极,可那股精气神儿,却一日旺过一日,身体好了,工作的干劲儿也更足了起来!

运动的星火既燃,便难抑燎原之势。年初澳网公开赛,郑钦文挥拍夺冠的英姿,隔着屏幕劲风扑面,吹得我心头发烫。千百块钱的网球拍邮寄到家的时候,女儿忧心提醒:“妈,您这‘黄瓜腰’经得起折腾?当心球没学会,它先‘罢工’!”嘿,这么瞧不起你老妈!女儿的话反倒激起了我的斗志。球拍到手第二日,一下班,我便在操场上对着围墙练起了发球。那毛绒绒的绿色小球真是弹性十足,活像长了腿的汤圆,不是钻草丛,就是蹦花盆,累得我满场吧嗒吧嗒跑着“寻宝”。保洁大姐看得直乐:“老师儿,凭您这劲头,下一个郑钦文就是您!”

从此,学校东墙成了我忠实的陪练。每日下班,雷打不动一小时,“嘭、嘭、嘭”的击球声成了校园黄昏的新序曲。起初同事们当西洋景看,晚归的学生也驻足指点。我不为所动,依然每天坚持锻炼,边对墙挥拍,边默念打网球的动作要领。未曾想,没多久,悄然间校园竟掀起了“网球热”——好几位同事买了网球单打训练器,也有模有样地练起来;孩子们从好奇围观到心动手痒,呼呼跑着主动帮忙捡球。我趁机递过球拍:“来,试试!”“嘭!”球一下子飞得老远,孩子们欢呼雀跃:“好玩!”我再趁热打铁,给他们埋下一颗理想的种子:“找个教练好好学,将来做郑钦文第二!”

如今,我们这群“半路出家”的球友,竟也打得像模像样。每当夕阳熔金,归鸟入林,孩子们的嬉闹声渐远,“嘭嘭嘭”的节奏便在操场上快活地跳跃起来。那些调皮的绿绒球依旧满场乱窜,我们依旧满场飞奔,钻进冬青丛里四处寻觅,忙乱中,笑声四溅。我握着球拍拍站在操场边,汗水顺着笑纹蜿蜒而下——这“兵荒马乱”的运动图景,不正是我们热气腾腾的生活本身么?

全运圣火在南国粲然点亮。而属于我的体育微光,已从一套笨拙的八段锦、一支倔强的网球拍开始,在琐碎日常里噼啪作响,悄然引燃了身边人心头那簇跃动的火苗。体育精神,何止领奖台的万丈荣光?它更是五十岁的人生路口,敢于对沙发说“不”的勇气,是抬起胳膊、迈开腿的坚持。微光汇聚,亦能照亮寻常,用一点点执着的“折腾”,把自己活成一支能点亮他人的灯芯——当亿万个体选择为健康起身、为生命奔跑,这汇聚的力量,将会是“健康中国”最飒爽的英姿。

文|陈桂珍 山东省作家协会 记者 柴智整理

编辑:赵亮晨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