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只要有空,我就喜欢去爬一会儿山。我现在居住的这个小城,只有低矮的浅丘小山,没有故乡巍峨的大山,我常常还是喜欢去爬一爬,虽然爬山需要耗费体力,更需要毅力,但在爬山的过程中思绪会变得舒缓辽阔,这种乐趣,或许只有喜欢爬山的人才能体味。
我去爬山时,经常会碰到一个左脚残疾的年轻人,他头戴一顶红色的旅行帽,脸形十分瘦削。但见他用手中的腋拐支撑着身体,挪动着左脚蹒跚而行,每向前移动一步都十分艰难。从他身边经过时,我分明见他瘦削的脸庞写满了刚毅与自信,让我对他由衷地产生出一丝敬意。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落下残疾的,有天和他在弯道边歇气交谈后,才知道他和我一样是“5·12”大地震的幸存者,他是被埋废墟两天后被武警战士救出的,他淡淡地对我说:“两只腿杆都丢到北川老县城的废墟里了。”“怎么是双腿呢?······怎么是双腿······”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的,两条腿截肢后安装了假肢。靠这两条假肢和一副腋拐,我依然可以活动,可以爬山。”说着,他把两条腿的裤子往上提了提,左右露出一长一短半截假肢。“是亲人和身边的朋友让我学会了坚强,理智面对现实。”
我不禁一颤,一个没有双腿的人,靠两条假肢,一副腋拐,经常来攀爬小城的最高山峰,这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一种什么样的毅力,有一种什么样的魔力,支撑着他竟如此顽强呢?
“自安装上假肢之后,我再也不小看每一座山。一座山,就像一个人,你不能小看它,就像不能小看一个人一样。即使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山包,我都会认真地去爬,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每一座山每次攀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有不同的发现,都会得到一次新的洗礼。你仰望它的时候,它是美丽的;当你站在山的最高处,它是伟大的。俯瞰脚下的大地,一览众山小,你才能体验到生命的价值所在。”他缓缓地对我说,又像在喃喃自语。
6月的一天,我去爬山相遇他,他无比自豪地告诉我,他已经被残联推荐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的火炬手了,他说:“火炬传递是一种短暂的仪式,我作为一名残疾人有幸参与其中,这种参与更重要的是让所有残疾人都感受一份力量,更加充满信心地在美丽阳光下生活。”
前几天在山上遇见他,他告诉我:“真不知道地震后这么多年,我流过多少汗,摔过多少伤!爬山需要发自内心的力量,爬山是对我积极生活的认可,也为我的生活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向上的人生价值。”他还希望爱好写作的我发点帖子吸引更多残疾人一同参与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感受生活阳光,共同为残特奥会助威,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他。
和他道别后向山下走去,他的话语一直在我耳旁回响。我想,当我们遭遇失败灰心丧气的时候,当我们感觉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当我们对生活的一点点挫折就痛苦不堪的时候,我们是否具有这样的胸怀与境界呢?一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人,他在怎样对待自己的命运、书写自己新的人生呢?不难想象,他一定对人生有更多更深的体会与感悟,才能具有如此顽强与旷达胸襟,才能挺起残弱的身骨和不公平的命运抗争。
很多美好的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觉得美好,甚至不觉得它的存在。曾经去过广西一个小渔村游玩,里面的村民问我:这里有什么好看的,你们这么远来真是浪费金钱又浪费时间。我黯然失笑,风景中的人看不见风景呀,在我们眼里的风景他当然看不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何尝又不是那样的村民呢?当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稳定可靠的工作,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满足了吗?我们珍惜了吗?我们常常会为名、为利、为情、为自尊不停奔忙,转瞬间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到达山脚时,我回头向山上望去,崎岖的小道上,只有他一个人拄着双拐,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山下移动。一束太阳的余晖从山顶照射在他的身上,身影被拖得很长很长,几乎从半山腰一直拖到了山脚下。
我突然间感觉他是一座山,一座让我无法逾越的高山。
文|周永珩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残联 记者 柴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