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为伶仃洋披上靛蓝纱衣时,深圳湾滨海长廊便成了流动的星河。智能手环的蓝光在夜风中明灭,跑者们交错的脚步声与海浪拍打堤岸的韵律共鸣。粤语的“加油”、普通话的“坚持”、英语的“Go ahead”此起彼伏,这些来自不同街巷的鼓励,编织成独属于大湾区的运动交响乐。
初到广州的那个清晨,我循着悠扬的古琴声拐进城中村。老榕树下,青石板上已站满晨光里的修行者。卖肠粉的阿伯收了摊,银行职员解开西装领口,退休教师摘下老花镜——他们在陈师傅的带领下,将太极招式化作流动的水墨画。暴雨突至时,屋檐下的太极阵依旧行云流水,雨水顺着瓦当垂落成珠帘,沾湿的太极服在风中舒展如鹤羽。原来体育精神,本就是平凡生活里最动人的诗意。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龙舟赛总让我热泪盈眶。三十六条龙舟如离弦之箭劈开海面,鼓点声与号子声震碎薄雾。最难忘那支特殊的队伍,领桨者用洪亮的指令划破寂静,视障队员仅凭鼓点的震颤和队友的呼吸,将船桨划出整齐的弧线。当他们冲过终点,岸边经久不息的掌声与海浪声交织,一位队员抚过龙舟木质纹理时的喃喃自语,让我懂得:真正的光明,是在黑暗中依然能听见生命跃动的回响。
漫步澳门望德堂区的老街,体育精神以最鲜活的姿态生长。狭窄巷弄里,阿婆握着孙女的手教跳八字绳,绳影翻飞间传承着三代人的活力;百年骑楼下,年轻人用手机APP组队切磋羽毛球,球拍与墙壁碰撞的脆响,是传统建筑里跃动的新潮节拍。每逢周末,广场上的街舞少年与舞狮队默契共舞,潮流与传统在跃动中达成奇妙和解,迸发出震撼人心的生命力。
如今穿梭于大湾区的每个角落,总能捕捉到体育精神的生动注脚。珠海横琴的智能健身舱里,白领们在午休时间挥汗如雨;东莞的工业风篮球馆内,不同肤色的创业者在赛场上击掌致意;中山的社区公园中,银发族跟着线上课程练习八段锦,动作虽不标准却满含热情。这些平凡日常里的坚持,构成了比竞技场更壮阔的生命图景——它是写字楼隔间里的深蹲挑战,是菜市场摊位前的毽子飞舞,是暴雨中依然准时赴约的训练身影。
珠江水悠悠东去,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千万种生命的跃动。当体育成为湾区的生活底色,每个奔跑的身影、每次击掌的瞬间、每声跨越语言的鼓励,都化作写给世界的铿锵诗篇。那些在晨光暮色中跃动的灵魂,正用永不言弃的姿态,共同书写着属于粤港澳大湾区最璀璨的生命传奇。
文|顾玉平 上海宝腾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职工 记者 柴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