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兴:山坳里的全运星火|“我们的全运故事”全民征文大赛

来源:金羊网 作者:柴智 发表时间:2025-07-20 16:04
金羊网  作者:柴智  2025-07-20
操场墙角的那个拉力器还在,轮胎纹路里嵌着深浅不一的手印,每一个手印,都像是孩子们无数个想要飞起来的清晨留下的印记

秋日的晨光像调皮的精灵,从香樟枝叶间偷偷漏下,在煤渣跑道上碎成一片片闪烁的金箔。我抱着备课簿坐在操场边的石凳上,膝头硌得微微发疼,却满心期待地听着孩子们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阿杰还是老样子,鞋带又被他打成了可爱的蝴蝶结,奔跑时活像一只扑棱着翅膀学飞的雏鸟。鞋钉刮过地面的沙沙声,突然就勾起了年少时的回忆,那记忆里的蝉鸣,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记得小时候,父亲把那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搬到院子里,天线缠着褪色的红布条在风中晃悠。珠江边全运会的圣火在屏幕里跳跃,橘红色的光影映在父亲脸上,连他颧骨上粗糙的胡茬都跟着发着光。当高敏如一只优雅的白鸟扎进泳池,划出完美的弧线时,父亲激动得手一抖,手里的搪瓷缸“当啷”一声磕在石桌上。缸里的茶水溅到我手腕上,凉飕飕的。“看!这就是中国人的骨头!”父亲声音洪亮,手指关节突突地跳着,用力戳向屏幕里翻腾的水花。他指缝间还沾着早上劈柴时留下的木屑,带着一股淡淡的木头清香。多年后,我偶然翻到当年的旧报纸,才知道在广州的推土机破开晨雾、城市蓬勃发展的时候,这山坳里的余温,早已化作父亲教我打羽毛球时的声声吆喝,化作铁架球台边我们欢快的笑闹。如今,球台腿上我当年用粉笔画的“加油”,早被雨水冲刷干净,可那份温暖的回忆,却怎么也冲不掉。

九运会那年,我在师范图书馆学习时,木芙蓉的甜香从纱窗慢悠悠地渗进来,和旧报纸特有的霉味混在一起,成了一种独特的气息。一篇报道里说,骑楼老街的青石板被行人的脚步磨得发亮,凉茶铺门口的红绸子在风里飘得欢实。那时,我跟着老师在村小代课。教室里,黑板上方的标语,“育”字的点缺了一块;操场上,单杠锈迹斑斑,颜色暗沉得像根老甘蔗。

有一次,我带着孩子们用废轮胎做拉力器。正忙活着,阿杰忽然抬起头,指着云遮雾绕的远山,眼里满是憧憬:“老师,城里的跑道是不是镶着星星?”暮色渐渐漫上来,给他的眼睛染上一层黑曜石般的光泽,这让我一下子想起报纸上全运会开幕式那如浪般涌动的人群。

带学生们筹备运动会时,阿杰举着用彩纸做的火炬,雄赳赳地跑过主席台。他的棉鞋底子都磨薄了,跑起来“啪嗒啪嗒”直响。有家长偷偷跟我说,孩子每天睡前都对着土墙练习起跑,嘴里还念叨着“要当飞人”。操场墙角的那个拉力器还在,轮胎纹路里嵌着深浅不一的手印,每一个手印,都像是孩子们无数个想要飞起来的清晨留下的印记。

今年春天,在课堂上讲到粤港澳全运会时,小红突然举起手,眼神里满是好奇:“老师,香港的小朋友能看见我们跑步吗?”阿杰兴奋地胳膊甩得像拨浪鼓:“我要做面旗子给他们看!”放学后,几个男孩蹲在香樟树下,用竹竿挑着红布晃悠。阿杰剪的小人歪歪扭扭,还缺了条腿,可他非要把小人绑在旗杆顶,嘴里念叨着:“这样他们就知道,我们也在跑呢!”此刻,雨“噼哩啪啦”地敲打着窗棂。我批改作业时,总会忍不住望向操场。那面旗子在风雨里倔强地飘着,雨水顺着旗杆往下淌,看着看着,竟觉得那流淌的不是雨水,而是永不熄灭的火星。

这火星,早从父亲当年激动的搪瓷缸里溅了出来,落在我画跑道的粉笔尖上,又跳进阿杰剪的歪扭小人里。全运会从来都不只是电视里遥远的欢呼,它是山坳里的孩子追着蒲公英奔跑时,突然扬起的灿烂笑脸;是我用快折断的粉笔在黑板上描绘弧线时,指尖簌簌落下的白灰;是无数个平凡又普通的日子里,人们望着远山,眼睛里忽然亮起的希望之光。就像现在,雨停了,香樟叶上的水珠一颗颗往下滴,砸在那面小旗上。红布上的小人晃啊晃,恍惚间,竟晃成了父亲当年指缝间漏下的星火,照亮了山坳外那片我们从未见过,却满心向往的海。

文|周正兴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鸭路小学教师 记者 柴智整理

编辑:赵亮晨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