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体育馆的玻璃穹顶,在跑道上洒下粼粼光斑,像无数双期待的眼睛。全运会,这场镌刻着时代印记的体育盛事,总能在时光的褶皱里,绽放出无数动人的故事。自1959年首届全运会起,66载春秋流转,它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织就了一张全民参与的温情大网,网罗着汗水与欢笑、坚持与感动。
赛场风云:荣耀与梦想的交织
发令枪的轰鸣撕开清晨的寂静,田径赛场上蒸腾的热气裹挟着紧张的气息。一位身着靛蓝色运动服的短跑小将弓着背,指尖几乎触碰到跑道,脖颈处暴起的青筋像蜿蜒的溪流。“砰!” 枪响的刹那,他蹬地的瞬间,鞋底与橡胶跑道摩擦出尖锐的声响,仿佛要将积蓄多年的力量全部迸发。
他的睫毛上凝结着细密的汗珠,随着剧烈的喘息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赛程过半,身旁的对手们如离弦之箭,彼此间的距离不过毫厘。观众席上此起彼伏的呐喊声浪,似有形的手推着他向前。最后十米,他突然低吼一声,甩开双臂,步伐如同装上了弹簧,肌肉线条在紧绷与舒展间勾勒出生命的张力。冲过终点线时,电子屏的数字定格,他踉跄着扶住身旁的栏杆,豆大的汗珠砸在跑道上,晕开深色的圆斑,那是梦想落地的痕迹。
体操馆内,镁光灯聚焦在平衡木上。女选手白裙翻飞,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白鹭。当她尝试那记高难度的空翻时,场馆内骤然安静,连呼吸声都仿佛被按下暂停键。然而,落地的瞬间,她的脚尖微微偏移,平衡木发出细微的震颤。观众席传来压抑的抽气声,她却迅速调整重心,双手如蝶翼般轻盈摆动,稳住身形。那一刻,她的眼神里没有慌乱,只有破釜沉舟的坚定。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她落地时,地板发出沉闷的回响,像是在为她的勇敢鼓掌。掌声如潮水漫过整个场馆,她弯腰致意,发梢还在滴落汗珠,那是战胜自我的勋章。
幕后英雄:默默奉献的力量
凌晨四点,训练馆的灯早已亮起。老教练戴着老花镜,手指在战术板上反复比划,皱纹里嵌着未干的汗水。当运动员们陆续到来,他沙哑的嗓音穿透场馆:“注意摆臂角度,腰部发力!” 说着便亲自示范,那不再矫健的身姿,却依旧精准地复刻着每个动作的精髓。训练结束,他会蹲下身,仔细检查运动员的护具,粗糙的手掌轻抚过他们的膝盖,嘴里念叨着:“别硬撑,有问题及时说。”
裁判席上,主裁判目不转睛地盯着赛场,镜片后的眼神犀利如鹰。发令枪响的瞬间,他手中的秒表几乎与枪声同步启动,连呼吸都屏住,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当争议判罚出现,他立刻调取回放,一帧一帧地比对,额角的汗珠滴落在记录本上,晕开墨痕,却全然不顾。他深知,自己手中的裁决,承载着运动员的梦想与尊严。
场馆的角落,志愿者小王正踮着脚调整指示牌的角度。他的制服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形成深色的地图。突然,一位外国运动员走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询问洗手间的位置。小王立刻露出灿烂的笑容,不仅详细指引,还贴心地画了简易地图。转身时,他的对讲机又传来呼叫:“A区观众需要急救!”他毫不犹豫地小跑着奔去,那一抹志愿者的红色身影,穿梭在场馆的各个角落,成为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全民全运:体育精神的传承
社区广场上,晨雾还未散尽,老人们的太极拳阵已经拉开。李大爷一招 “白鹤亮翅”,动作行云流水,白发在微风中轻扬。一旁的孩童好奇地模仿,虽动作笨拙,却学得认真。不远处的篮球场上,年轻人正在激烈对抗,球鞋与地面的摩擦声、进球后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一位穿着运动装的阿姨,正跟着手机视频学习健身操,脸上洋溢着活力的笑容。
校园里,体育课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全运会的故事:“当年,有位运动员带伤参赛,咬牙完成比赛,这种坚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孩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敬佩。运动会上,小运动员们摩拳擦掌,摔倒了立刻爬起来,继续向前冲,汗水打湿了校服,却浇不灭他们心中的热情。
如今,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脚步越来越近,粤港澳三地正张开双臂,迎接这场体育盛会。那些即将在赛场上挥洒的汗水,在幕后流淌的心血,在街头巷尾涌动的热情,都将汇聚成新的全运故事。
文|朱先贵 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记者 柴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