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孙颖莎对阵陈熠的WTT美国大满贯的1/8淘汰赛时,担任解说嘉宾的前世界冠军郭焱接连发出要求陈熠“懂点事儿”“差不多得了”的言论,认为小将陈熠应该让经验更丰富的孙颖莎晋级,以便在面对日本劲敌时让国乒获得更多的夺冠机会。这番争议性话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网友普遍认为,此言论有违体育精神,也是对运动员的不尊重。郭焱在当天公开道歉,称自己看到主力队员接连失利,“情急之下主观臆断”,承认言语不当并向运动员及球迷道歉。
郭焱的这番言论,折射出多个层面的问题。
一方面,此番言论有违体育精神。如果让“懂事”替代实力成为决定赛场晋级的底层逻辑,竞技场就必然会滑向人情世故的灰色地带。这不但是对双方运动员的不尊重,更是对公认的体育“公平竞赛”基石的挑战。陈熠的晋级是一步步拼出来的,她击败孙颖莎之后又连续击败日本头号选手早田希娜和队友蒯曼,不但首度晋级决赛,而且本站赛事四度赢下决胜局,对早田希娜的比赛,更是一场“让三追四”的超级逆转。更何况,即便陈熠并没有后续的这些惊艳表现,这也不妨碍她是凭实力击败孙颖莎的事实判定。
另一方面,即便郭焱真是出于“团队利益”的考量,这番言论同样站不住脚。新生代佼佼者正需要高强度大赛淬炼锋芒,如果仅仅因为“经验不足”便要求其主动退让,是对新生力量的打压,这其实恰恰和团队利益背道而驰。回顾国乒的历史,正是一代代“不懂事”的球员“长江后浪推前浪”写就的。为了“稳妥”牺牲新锐的成长机遇,反将弱化队伍整体的新陈代谢与长久竞争力。年轻人的进步,“不走流程”才是“正规流程”。
除此之外,郭焱的争议言论出自公共解说席。 解说员的话语权具有广泛影响力,尤其当郭焱这样的世界冠军发声,其观点极易被解读为“潜规则”,这不仅可能干扰运动员临场心态,更向观众传递了错误的体育价值观,而不只是郭焱自陈的“情急之下主观臆断”的问题。竞技体育的本质,是不断突破人类极限,挑战不可能。这份纯粹的光芒,只可能来自于每一位选手在公平规则下倾尽全力的赤诚之心。
在赛场上,何为主力?实力就是主力。公平竞争不但是体育魅力的根基,同样是球队利益和球员个体利益的共同核心,更应该成为解说员心中不变的标尺。
文 | 记者 赵亮晨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