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美国大满贯开赛以来,各路好手频繁遭遇冷门。先是正赛首日男单世界排名第5的中国选手梁靖崑2比3输给世界排名第85的资格赛选手、法国球员力廉·巴德,户上隼辅、卡尔伯格、林钟勋等名将也在同天被淘汰;后有巴黎奥运会男单亚军莫雷加德被世界排名第60的日本选手田中佑汰淘汰,止步32强。女单赛场的冷门也在7月11日这天达到高潮,国乒三大主力孙颖莎、王曼昱、王艺迪同天出局,纷纷止步16强。
尽管各路名将失利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但本届赛事所用器材的确是冷门频出的一大原因。崭新的器材令不少球员感到难以适应,在社交媒体上,本届赛事所用尤拉(Joola)球台也成为球迷热议的话题,有人戏言:“美国大满贯的尤拉球台,就像温网的草地,都是爆冷的温床。”
尤拉品牌1952年创立于德国,曾是2000年悉尼、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乒乓器材供应商,是乒乓球领域内的老牌器材制造商。如今尤拉重心转向了匹克球器材,在该领域已是佼佼者,前网球名将阿加西、格拉芙夫妇为其代言。
尽管尤拉球台在亚洲乒乓球赛场上已不多见,但其在欧美仍具备一定使用频率。美国大满贯的“造冷”能力,不由得让人想起去年亚锦赛时对于“无缝球”的讨论——其实,不管是尤拉球台还是“无缝球”,归根结底是折射出现如今乒乓球运动多元化的不可控因素与日趋明显的技术细节差异。
以球台为例,乒乓球球台的摩擦度直接影响球的旋转与弹跳弧线,不同品牌球台的细微差异,会让球的速度、旋转反馈与选手日常训练形成偏差,控球难度陡增。而亚锦赛比赛所用的“无缝球”,则需要选手在比赛中更多依靠旋转而非速度和力量,逐渐增加击球质量,切忌冒进追求“一板拉死”。
器材上的差异尽管制造了不少冷门,但也的确倒逼顶尖选手不断打磨自身技术,锻炼自身适应能力,这对于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实在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在WTT赛事创立之初,关于四大满贯的设置便是对标网球中的四大满贯赛事,网球四大满贯尚有红土、硬地、草地之分,球的速度、弹跳因场地而异,种子选手“一轮游”屡见不鲜。如此看来,乒乓球四大满贯进行差异化设置同样也是题中之义。如今,WTT赛事按积分、奖金分级,遍布全球,器材选择也如网球般多元,不同品牌、不同特点的器材的差异化使用,恰恰体现出乒乓球项目的百花齐放。
孙颖莎的连续156周霸榜女单世界排名固然值得骄傲,但“全胜将军”的长期出现或许并不利于项目的推广和长期发展,赛事密集、时差颠倒、器材场地陌生化,这些客观因素叠加都让如今的乒乓球运动员在每站比赛前都面临不小挑战。
尽管现在WTT四大满贯的国际影响力尚不足以同网球四大满贯相提并论,但美国大满贯的频繁“造冷”也的确体现出WTT大满贯赛事的未来模样——器材同样是比赛的一部分,尊重差异、允许多元化发展,比赛才能具备更高的观赏性和更多技术看点,这对于任何一项正在蓬勃发展的运动来说,都将是长期保持生命力的基石。
文 | 记者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