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倩倩:奔跑的女儿|“我们的全运故事”全民征文大赛

来源:金羊网 作者:柴智 发表时间:2025-07-17 16:21
金羊网  作者:柴智  2025-07-17
我知道,在某个不起眼的跑道上,我的女儿正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这场全民的盛宴

某日,我恰从旧书摊上淘得一册泛黄的体育杂志,内中刊载着二十年前某位女运动员的专访。照片上的她肌肉线条分明,眼神锐利如刀,与现在电视里那些粉面朱唇的“运动宝贝”迥异。我将杂志塞进提包,想着回家给女儿看。她今年十四岁,正是对万事万物都生出好奇的年纪,近来尤爱在放学后去操场跑上几圈。

归家途中,经过小区的篮球场。几个半大孩子正在打球,汗珠在夕阳下闪着光。其中并无女儿的身影,想必她又去了学校操场。这倒也好,学校跑道毕竟平整些,不像小区这里的沥青地面,早已被树根顶得凹凸不平。

女儿爱上跑步,始于去年秋天。那日我正伏案写作,她忽然从学校打来电话,声音里夹着按捺不住的兴奋。

“妈,我跑了八百米,第三名!”

我一时语塞。在我的记忆里,女儿向来是那个躲在树荫下看别人上体育课的孩子。她的班主任曾委婉地告诉我,这孩子“运动协调性稍逊”。如今电话那头的声音却如此雀跃,仿佛发现了新大陆的航海家。

“怎么突然跑去比赛了?”我问。

“体育老师说全运会明年在我们省举办,学校要选拔人去参加青少年组。”她的呼吸仍未平复,“我就试了试。”

那天晚上,她的小腿抽了筋,疼得直掉眼泪。我一边给她按摩,一边听她絮絮叨叨讲比赛时的每个细节——如何在前半程保存体力,如何在最后弯道超越那个总爱显摆的女生,如何听到终点线旁同学们的欢呼。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装进了整个星空。

全运会的消息在城里传开后,运动忽然成了最时兴的话题。小区里废弃多年的单杠有人擦拭了,广场上跳健身操的队伍壮大了,连楼下小卖部的老板也挂出了“喜迎全运,啤酒特价”的招牌。这座素以慵懒著称的南方城市,似乎一夜之间被注入了某种奇异的活力。

女儿的训练日渐认真起来。她床头贴上了训练计划,书桌上摆着本《跑步技术大全》,周末的懒觉也戒了。我清晨去买菜时,常能看见她在河边步道上奔跑的身影。她的姿势并不标准,手臂摆动幅度太大,脚掌落地时也不够轻盈,但那种专注的神情,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熬夜修改小说的样子。

“妈,你看这个。”某个周末,女儿神秘兮兮地递给我一个盒子。里面是一双专业跑鞋,蓝白相间的鞋面,鞋底花纹深得能夹住石子。

“哪来的?”我掂了掂鞋子,轻得仿佛没有重量。

“用压岁钱买的。”她迫不及待地穿上,在客厅里来回走动,“专卖店老板说,这是上届全运会某位冠军代言的款式。”

我看着她小心翼翼抚平鞋面的样子,忽然有些心酸。这双鞋几乎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而我知道,她入选校队的希望其实渺茫。她的班主任私下告诉我,学校已经内定了两位体育特长生代表学校参赛。

但我什么也没说。有些南墙,总要自己撞过才知道疼。

全运会测试赛那天,我请了假去学校观看。女儿穿着那双宝贝跑鞋,站在起跑线上,瘦小的身影在一群人中显得格外单薄。发令枪响后,她冲了出去,开始还能保持在中游,两圈过后便渐渐落后。最后一圈,她的步伐已经凌乱,却仍咬着牙向前挪动。看台上的加油声此起彼伏,但我知道,这些声音大多不是给她的。

她最终得了倒数第二名。冲过终点线后,她直接跪在了跑道上,肩膀剧烈地起伏着。我跑下去扶她,摸到她后背的T恤已经湿透。

“鞋……鞋底……掉了……”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我这才注意到,她右脚的鞋底已经裂开了一道口子,像张嘲笑的嘴。那双昂贵的跑鞋,终究没能带她飞起来。

回家的公交车上,她一直望着窗外,手里攥着那片脱落的鞋底。我想说些安慰的话,却发现所有的语言都如此苍白。最终我只是摸了摸她被汗水浸湿的头发,就像她小时候每次摔倒后我做的那样。

那天夜里,我听见她房间传来压抑的抽泣声。我在门外站了很久,最终没有进去。有些伤口,需要独自舔舐。

全运会正式开幕前一个月,城市进入了某种狂欢状态。街道两旁挂满了标语,商场里循环播放着宣传片,连公交车都被涂成了吉祥物的模样。女儿似乎已经走出了落选的阴影,只是再也不提跑步的事。那双破了的跑鞋被收进了鞋盒,放在衣柜最顶层。

一个雨后的傍晚,我正在阳台晾衣服,忽然看见女儿穿着旧运动鞋向河边步道跑去。她的步伐很慢,几乎是散步的速度,但确确实实是在跑。我放下衣架,隔着玻璃窗看了很久,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暮色中。

她回来后,我假装随意地问:“又去跑步了?”“嗯。”她正用毛巾擦着汗,“就是随便跑跑。”我注意到她换上了普通的运动鞋,那双蓝白相间的冠军同款再没出现过。

全运会开幕那天,我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当本省代表团入场时,女儿突然指着方阵末尾:“那是我们学校的张老师!”镜头扫过一位穿着运动服的中年女性,她正兴奋地向看台挥手。女儿告诉我,这是她的体育老师,被选为裁判员参加本届全运会。

“老师说,明年的市运会我还可以报名。”女儿盯着屏幕,声音很轻,“她说我的耐力其实不错,就是起跑技术需要改进。”

我没有立即回应,只是悄悄观察她的侧脸。她的眼睛依然盯着电视,里面闪烁着某种我熟悉的光芒——那是文字工作者找不到恰当词汇时的焦灼,是运动员无法突破个人最好成绩时的不甘,是所有追寻者共有的神情。

比赛正式开始后,我们看了女子1500米决赛。一位扎着马尾辫的选手在最后三百米突然加速,以明显优势夺冠。冲线后,她跪在跑道上亲吻地面,泪水混着汗水滴在橡胶跑道上。“她鞋底也快磨破了。”女儿突然说。

我仔细看去,发现那位冠军的跑鞋确实已经旧得发白,后跟处的磨损清晰可见。这显然不是任何品牌的代言产品,只是一双经历过无数训练的普通跑鞋。

全运会期间,城里到处洋溢着运动的气息。公园里多了学太极拳的老人,广场上多了跳健身操的主妇,甚至我们小区的保安也开始在值班间隙做俯卧撑。女儿恢复了规律的跑步,只是不再执着于速度和名次。有时我会陪她一起去,看她渐渐找到自己的节奏——不快,但很稳,像是一条终于找到河道的小溪。

某个周末的清晨,我在书桌前整理稿件,女儿敲门进来。“妈,我能看看你淘的那本旧杂志吗?”

我从提包里取出那本泛黄的体育期刊递给她。她坐在我床边,认真地翻阅起来,目光长久地停留在那位女运动员的照片上。“她真酷。”女儿最后说。我点点头,想起那位运动员在专访中的话:“我跑步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女儿合上杂志,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的侧脸上,勾勒出一道柔和的轮廓。窗外,城市的某个角落,全运会的比赛仍在继续。那些欢呼声、发令枪声、颁奖音乐声,都化作无形的波浪,轻轻拍打着我们平凡的生活。

而我知道,在某个不起眼的跑道上,我的女儿正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这场全民的盛宴。她的脚步或许永远不会踏上正式的赛道,但她已经在那条属于自己的跑道上,找到了前行的勇气和快乐。

文|马倩倩 记者 柴智整理

编辑:赵亮晨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