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定向项目决赛阶段目前正在茂名市展开激烈角逐,本次赛事将决出定向、无线电测向共6枚金牌。5月10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赛事定向项目总裁判长李德利和无线电测向项目总裁判长李如红,两名耕耘定向数十年的资深专家都表示茂名的赛事组织工作非常到位,“这里的山海田园对于举办定向赛事而言是得天独厚的优势,茂名为了举办这次赛事下了苦功,方方面面都考虑得非常周到。”
茂名人的严谨、细致体现在赛场方方面面
为了办好本届赛事,茂名在赛场设计上做足功夫,选择高州、化州、茂名新城及电白区4地承办比赛,高州根子镇柏桥村、广垦(茂名)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等8个赛场深度融入了地域文化特色,构建“山、海、农、城”四大竞赛单元,让赛场成为地域文化的鲜活展台。
这一创新举措,既为体育健儿搭建了展现竞技风采的广阔舞台,又巧妙借助赛事的巨大流量,为乡村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了体育精神与乡村发展在资源整合、价值共创层面的深度交融与双向促进。
茂名独特的地理环境也给参赛选手、技术官员带来了深刻印象。第一次来到“中国荔乡”的赛事定向项目总裁判长李德利说:“茂名的山水特别好,这里有很好的荔枝林,有绵延起伏的丘陵地带,这种地理条件环境对开展定向项目非常适合。”李德利表示,这几天通过与茂名的市民接触,能切身体会到“好心茂名”的意义:“大家对我们都很热情好客,做事严谨细致,对于我们竞赛团队、技术团队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我们也和很多运动队聊过茂名,大家对茂名的满意度非常高!”
茂名人的严谨细致体现在赛场的方方面面。早在今年3月份,茂名就组织团队前往全国定向锦标赛考察学习,4月份又派出团队前往湖北襄阳,到十五运会群体赛定向项目预赛赛场上实地汲取办赛经验。“两次交流过后,茂名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举办大型赛事的能力,这次十五运会群体赛定向项目决赛中,茂名在道路、安保、医疗等方面展现出非常专业的办赛能力。”
最让李德利感叹的是茂名在天气方面为选手、技术官员提供的信息保障,“本次比赛有时会遭遇大雨,茂名每一小时都给我们提供最新的天气专报。在大雨来临前20分钟,会发出突发情况预警,让我们有较多时间调整准备。在休息区,茂名也设置了非常多的避雨点,方方面面考虑得都非常周到!我们来比赛,像是回到家一样!”
赛事无线电测向项目总裁判长李如红同样有着“归家”般的参赛体验。“茂名的后勤保障工作非常到位,安保、消防、医疗,餐饮住宿等方面体验感满满,我们感觉非常舒适!”在李如红看来,在茂名高州根子镇柏桥村举办的赛事启动仪式非常具有本地特色,这也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启动仪式上,茂名将当地著名的非遗洪拳与街舞融合创作的暖场节目非常亮眼,现场设置的20个非遗展销摊位也大大提升运动员和观众参与感。
加入(重回)全运序列,里程碑意义催人奋进
李如红作为运动员曾参加过1993年在北京举办的七运会,并作为甘肃队运动员夺得该届全运会无线电测向女子团体赛冠军。本届全运会,无线电测向项目时隔32年重回全运会序列,曾经的冠军运动员又作为裁判长重回全运舞台,这样的经历也让李如红倍感振奋:“十五运会对于我们这样的老测向人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一定要通过这次机会,更好地宣传普及我们这个项目。”
本届比赛,全国共有17支代表队、129名运动员参加无线电测向比赛,李如红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样的参赛规模反映出这项运动的群众基础在近年有了较大提升。“尤其在青少年领域,无线电测向的参与人群逐年扩大。根据数据统计,每年参加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的无线电测向运动员达到2500多名,这些运动员分布到全国100多支代表队,足以反映出全国青少年对于这项运动的喜爱。”
十五运会对于定向项目同样具备里程碑意义,本届全运会是定向赛事首次成为全运会群众比赛活动,“能够进入全国最高级别的综合性运动会,对于定向运动在全国各个省份的普及、发展和提高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李德利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定向项目进入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的好消息一出,很多省份都开始培养自己的队伍,“国家体育总局对全运会定向赛事规则设置得非常精细,要求每支队伍都需要有多人参加比赛,这样一来,各省都需要扩充自己的人才储备,一轮一轮进行选拔,派出最优秀的运动员参加比赛,这对定向运动的专业化发展、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文 | 记者 吕航 全良波 詹锡伟
图 | 记者 梁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