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与传承,各有各的动人——第31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赛回眸

来源:金羊网 作者:赵亮晨 发表时间:2025-05-17 07:57
金羊网  作者:赵亮晨  2025-05-17
“五羊杯”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竞技赛事,也是一代代棋迷心中的情感坐标。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晨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柳诚

万众瞩目的第31届“五羊杯”,11日在广州文化公园圆满落下帷幕。从资格赛、复赛到决赛,在跨度近半个月的赛事中,包括6名全国冠军在内的76名特级大师、大师,为数万人次的现场观众和百万级的线上观众,奉上了一台又一台精彩的棋局,留下了无数令人回味的瞬间。

“五羊杯”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竞技赛事,也是一代代棋迷心中的情感坐标。本届“五羊杯”,迎来了诸多变化,在带来新意的同时,也充分保留了传统“五羊杯”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地域美感,让象棋的魅力跨越时间和空间,不断传承、延续、焕新。

焕新新体系、新规则、新阵容,新冠军由此诞生

本届“五羊杯”恰逢象棋界迎来全面变化、中国象棋协会开启了全新的赛事体系,在这一背景下,第31届“五羊杯”作为创办44年的“殿堂级”象棋赛事品牌,成为全新赛事体系下的首个A级赛事,可谓正当其时。

新体系、新规则、新阵容。本届“五羊杯”,迎来了重大的赛制革新,从原本的“邀请制”、遍邀全国冠军棋手,转变为“邀请制”和“报名制”双轨进行,既保持了拥有多位全国冠军特级大师参加的高规格传统,又增加了中生代高手和新锐棋手爆冷突围、向前辈发起挑战的通道。

24人的大师组复赛,有多达13名“00后”,超过一半;8人决赛阶段,2004年出生的王禹博、2006年出生的莫梓健,2007年出生的顾博文,还有1998年出生的准“00后”刘子健,几乎占据了决赛的半壁江山。最终,王禹博和刘子健分获亚军和季军,顾博文获得第四名,成绩斐然。冠军曹岩磊出生于1991年,作为中生代棋手中的翘楚,同样是在前途广阔的当打之年。

对于阵容的年轻化,担任本届比赛裁判长的董波非常认可:“今年年轻棋手的表现都很有亮点,可说是不虚此行。”曾经参与过多届“五羊杯”赛事承办的文化公园政工部副部长钟达文则说:“任何一个行业,新鲜血液都非常重要,年轻人用表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赛制改变的,不只是参加的门槛,还有比赛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决赛阶段引入“双败淘汰制”,每位棋手都要经历两次输棋才会出局,大大增加了比赛的悬念和跌宕起伏的程度,也更为考验选手的心理素质和韧劲;例如,慢棋言和之后进入超快棋加赛,成为极尽刺激的环节,棋手们各自只有5分钟的用时,此后每下一手只能给自己额外增加3秒钟——当棋子的移动距离稍微长一点,算上按钟的时间,很容易“入不敷出”面临超时。就连本次比赛新启用的计时钟,也首次实现了在倒计时的时候显示小数点后两位,“节目效果”拉满。

冠军曹岩磊的夺冠之旅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口中的经典,一定程度上正是拜新赛制所赐。在胜者组决赛中,这位“弃子大师”被超新星王禹博打进败者组,在第二天的冠亚军决赛中,他不得不先和刘子健在上午展开败者组决赛,而当他历经两盘加赛的三小时大战进入下午的冠亚军决赛,不但面临“连轴转”,以逸待劳的决赛对手王禹博还有“两条命”。但曹岩磊凭借强韧的心理素质和精确冷静的计算,在慢棋和第二盘快棋落入下风的情况下,先后完成绝地逆转。

夺冠时刻,王禹博后仰长叹,曹岩磊双手掩面,对后者来说,当天激战超过六个小时,多次“掐表”时都只剩零点几秒,他的处乱不惊和棋迷的惊呼相映成趣,成为本届赛事的经典场景。

虽然王禹博在优势局面上憾失冠军,但这位备受关注、被认为会是未来象棋领军人物之一的年轻人,也从中心台的这场激战中收获了一份难得的经验。亚军的遗憾,会成为他未来最好的“助推剂”。而其他年轻选手,同样收获匪浅,季军刘子健回忆说:“全部赛程结束算了算,我总共下了27盘棋!真的过足了棋瘾!”

“在这里比赛,很幸福。”曹岩磊说。同样幸福的,还有数百万线上棋迷,曹岩磊用自己极富进攻性和想象力的棋风,和对手一起为棋迷献上了多场酣畅淋漓的对局,通过直播,棋迷收获了几十场、数百场“象棋盛宴”,不但在这短短十多天里和棋友们增加了无数话题,而且在赛事落幕之后,依然意犹未尽,念念不忘、久久回响。

赛事期间,“五羊杯”频频成为相关垂直领域的热点话题。仅通过羊城晚报·羊城派App推送的报道,全网阅读量超1800万;视频消息播放量超过240万;9场直播,多平台累计观看人数逾400万。此外,相关产品所衍生的话题和“二创”形成的次级传播范围亦是极广。

传承老将坚守责任作表率,传统文化迎来新受众

新的赛事体系,新的赛制,新的冠军,本届“五羊杯”新意十足。但也有很多不变的人与事,继续闪闪发光。

六名全国冠军,让本届“五羊杯”在迎来革新的同时,也保留着“邀请制”年代的高规格。就连阔别赛场多年的许银川,都在本届“五羊杯”宣告复出。面对棋迷的期待,他的话掷地有声:“参加比赛,不只关乎胜负,也是传播象棋文化,这是‘五羊杯’老兵的一份责任。”

复出“五羊杯”的第一战,面对徐天红,双方下出了大概率和棋的局面,但许银川却放弃和棋,不断寻找胜机。虽然最后因为本次比赛用时缩减,时间紧张出现漏算憾负对手,但许银川的求胜精神,还是折服了所有观众。次日的第二轮,在和吕钦的“岭南德比”中,许银川旋即下出了和人工智能几乎完全吻合的“满分棋”,这位“五羊杯”七冠王功力尽显。

63岁的吕钦和75岁的柳大华晋级决赛阶段,在一天两赛的密集赛程中,他们双双止步决赛首日。当晚,当他们分别结束接近两个小时的鏖战,坦然地接受败局,在中心台上向台下的棋迷致意的时候,收获的是当天最响亮、最持久的掌声与喝彩。打动观众的,不只是他们的棋艺,更是他们的体育精神。

走出赛场,柳大华还在喃喃自语:“我当时要是那样下,就赢了!”说起未来,这位本届赛事年龄最长、31届“五羊杯”全勤的老将脸上疲惫和遗憾顿消,他说:“我还能战斗!我也在学习AI,与时俱进。期待和年轻人继续交手。”

吕钦是在一盘创纪录的长达117回合的慢棋后,被自己的弟子、“06后”广东新锐棋手莫梓健淘汰的,他笑着说,最想看到自己的两位广东队的弟子莫梓健和黄光颖晋级,“他们能走得更远一点,比我晋级更重要。”

徐天红、陶汉明、于幼华特大,也分别下出了属于自己的好棋。老冠军们的表现,让董波非常感动:“从复赛开始,年轻棋手明显受到了老冠军们的积极影响。大师组最后一轮,即便是赢了也只能获得最后一名的年轻棋手,都有股‘非得把这盘棋赢下来不可’的劲头。”

不变的,还有中心台唱挂棋的岭南风韵。听粤语唱棋,看露天挂棋,感受岭南棋韵之魂,是“五羊杯”棋迷宝贵的集体记忆。

铿锵的唱棋声中,棋迷仿如同时观摩着好几部跌宕起伏的“露天大片”,随着唱棋人一声“暂告一段落”无缝切换“剧情”;不少外国棋迷也在这里充分领略中华国粹和粤味民俗的风采,感受“慢慢来”的匠心和跨越国界的共鸣;海外华人则隔着时差,和亲朋好友一起边叹广式早茶边看比赛直播,越洋享受“象棋春晚”——棋子落盘的轻响,纾解着浓浓的乡愁,定居都柏林的华人马先生说:“没想到身边点头之交的同事朋友,还是象棋业余高手。感谢‘五羊杯’,让我们在海外也能看到精彩的棋赛、挖掘身边的棋友。”

“广州唱挂棋的氛围太好了,第一次在现场领略,真的很震撼。”董波说,“我在当棋手的时候就梦想能够登上中心台比赛,如今作为裁判登台,也算圆了一个小小心愿。”而像汤豪捷这样年轻的唱棋人,也正在逐渐接班,自信地站到了中心台大棋盘前。

钟达文则透露,本届“五羊杯”,线上预约场场爆满,线下也是观众早早就过来排队,即便这段时间广州午后经常有暴雨,也完全没有影响棋迷们的热情,“文化公园进一步提升对棋迷观众的服务,这次通过两个途径向棋迷派发门票,最大限度地方便观众观看五羊杯。针对广州多雨湿热天气,在售票处、兑票区、观众席周边布置多处遮雨棚,使棋迷观众避免日晒雨淋。”

资深棋迷黄晋也表示,本届“五羊杯”很好地回馈了广大棋迷的热情,无论是中心台的唱挂棋的气氛,还是比赛本身的质量都非常好,“棋迷的热情永不褪色!从现场来看,棋迷遍布各个年龄层,我还看到了很多年龄非常小的棋迷。”

参赛选手们更是对广州荔湾深厚的象棋文化底蕴和雄厚的群众基础赞不绝口。

作为本届“五羊杯”的配套周边活动,无论是民间擂台赛还是象棋冠军车轮战,都有很多“象棋少年”“象棋儿童”参加,不少小棋迷在和大师进行车轮战时,每走一步都会在小本子上认真地进行记录。

作为赛事的承办方之一,广东东湖棋院院长容一思说:“在赛事的最后一天,从上午的车轮战,到棋手签名环节,群众踊跃参与,广州这座‘棋城’名不虚传,展现了棋文化底蕴,这也是广府文化的一张名片。”

“在文化公园这个‘棋城’中的‘棋城’举办‘五羊杯’,极大地提振了中国象棋的人气,为赛事注入新鲜力量,让世界看到了象棋旺盛的生命力。”钟达文说,这次虽然不像往年办在岁末年初或元宵佳节,但“五一”期间,赛事也让公园人流暴涨,节日氛围和比赛氛围产生共振。

本次比赛由中国象棋协会、羊城晚报社、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文化公园、广东东湖棋院(西关棋院)等单位承办。第31届“五羊杯”举办正逢十五运会之年,与这项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的体育盛会形成呼应。以本届“五羊杯”为契机,通过一系列配套活动,荔湾区积极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打造全民参与、文化共享的空间,充分展现出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独特风采。

正如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贺凤翔在“五羊杯”开幕式上所说:“五羊杯这样的线下精品体育赛事,对一项运动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在现场,棋迷们才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运动员的每一寸算路思虑,甚至每一丝呼吸的起伏——这种来自现场的感染力,无可比拟。

第31届“五羊杯”全国冠军赛落下了帷幕,在跨度近半个月的比赛中,传承与焕新,各自展现出最动人的一面。象棋的传统在这里得到传承,象棋的文化在这里继续传扬,象棋的新体系、新秩序在这里成形,象棋新的领军人物们,正从这里出发。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